2019年即将收官。盘点这一年的生活,人们各有收获:这一年,有超过1100万人在城镇就业,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这一年,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实际增长6.1%,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聆听新时代奋进的足音,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让广大民众真切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激发了亿万人民为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和汗水的创造热情。 “跟以前比起来,每个月省了700多元,几乎可以说是零个税了。”湖南长沙的一名普通白领汪雨涵欣喜地发现,今年开始实施的个税新政,让她每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住房贷款、赡养老人三项共计4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每月应缴纳的税款也随之降为30元。 减税给汪雨涵送去的“真金白银”,是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的一个缩影。2019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每项民生指标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 掂一掂“饭碗”,就业交出亮丽成绩单。今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作为‘六稳’之首,稳就业目标的实现,就在于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和力度适当,与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的情况相适应,因而产生明显的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数一数钱包,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赢GDP。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实际增长6.1%,快于同期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随着我国各项降税减负政策红利释放,城乡居民税收负担直接下降,对可支配收入形成了推高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 算一算脱贫,减贫成果一目了然。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看一看社保,保障网越织越密。今年,1.1亿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上调5%左右,养老金实现“十五连增”;70个新增药品经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达六成;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人数及保障水平也稳步提高。“我国社保制度不仅已发展成为全民共享的福利制度,更成为能够长久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 比一比投入,财政支出实实在在。一年来,中央部门带头,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却给民生事业做足了预算,资金用在补民生短板上。1—10月份,教育支出27687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70亿元,同比增长8.7%;卫生健康支出14324亿元,同比增长9.9%。 “棚改后,不仅有了新房,也有了新家。”家住湖南长沙市湘雅路街道文昌阁社区的刘志纯说,她现在每天都去老年活动中心唱歌,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类活动。“居住环境好了,生活也更丰富多彩了。” 从旧房搬新家,棚户区居民们圆了多年的心愿。今年前10个月,全国棚改已开工300万套,超额完成2019年289万套的目标任务。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 2019年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啃下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这是最大的任务和挑战,把“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用“责任状”绑定“乌纱帽”,中国将有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