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先生配器的《赛龙夺锦》《得胜令》釆用了多声部的织体,被视为广东音乐交响性之先声。1980年代初、中期,《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进入乐曲收集录音阶段,由广东省民间音乐研究室(现广东省文艺研究所)林凌风主持,广东音乐家黃家齐作为统筹、编辑,邀请黎浩明、汤凯旋、余其伟、黄金成、陈安华、黄鼎世、黄志刚等名家,排练灌录了《东风第一枝》《西江月》《蟾宮折桂》《相见欢》《魚水和谐》《水龙吟》《解语花》等十几首广东乐曲,从排练开始到录音,均请黄锦培、朱海先生任艺术指导。在他们精心处理和悉心指导下,这些乐曲由中唱广州公司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广东音乐演奏的范本。 在理论研究上,黄锦培著述甚丰,他撰写出版了《粤剧锣鼓》《二胡入门》《扬琴入门》《广东音乐欣赏》等著作,发表了60余篇广东音乐的理论性文章和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研究的论文,已成为音乐理论经典,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的《广东音乐欣赏》一书,以独特的理论视觉辨析,为广东音乐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为音乐教育家,自1958年之后,黄锦培一直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并任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直至退休。在教学上,他兢兢业业,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精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被后人称誉为“教授中的教授”。 黄锦培先生一生的传奇,伴随着广东音乐文化的发展,其在音乐艺术上,尤其是在广东音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世人有目共睹,赢得了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无限敬仰,在中国现当代民族音乐史上,“广东音乐第一人”的雅号非他莫属。 本次学术纪念活动旨在“以人(黄锦培)带事(广东音乐)”“由点(广东音乐文化)到面(音乐文化学)”地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以弘扬黄锦培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推动广东音乐文化研究,再跃迁到“音乐文化学”研究的层面上。相信通过对黄锦培先生艺术人生及音乐贡献的全面梳理、传播,将有助于今人以大文化视角观照广东音乐研究,为广东音乐文化的传承赋予新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