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年轻人住房观念的改善,以及土地财政转型、存量房时代的趋势日益明显,机构化租赁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三体》问世之前,中国科幻文学的层次并不高,可以说《三体》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级。自如在目前的长租行业中,就扮演着《三体》的角色。”黄俊维说。 据悉,长租企业自如的房源数量已经突破100万间,规模上进入世界级序列。而在国内,自如与行业第二梯队彻底拉开差距以行业前十而论,自如的规模几乎相当于其余九名的总和。 可以说,自如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房住不炒”,此后长租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彼时自如的规模约为35万间。三年来,自如以每年“两个青客”的速度增长。 事实上,规模上的突破,并非“世界级”最重要的标准,这“100万间”之所以值得称道,根本原因在于与规模相匹配的支撑能力。黄俊维举例说:“刘邦最多只能带兵十万,超过他的极限就得爆雷,但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他有与超大规模相匹配的支撑能力。” 言外之意,超大规模背后的支撑能力才是重点,强大的支撑能力与超大规模的结合,才是自如可以被称作“世界级”的原因。 就在一个月前,业内某知名集中式长租公寓CE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万间是长租企业很难跨越的门槛。“5万间之内尚可以肩拉手扛,但在10万间以上,意味着管理半径急剧扩大,如果没有强大的管理工具和平台、非常好的组织文化、非常强的企业管理组织能力,就会很难突破。” 足够的体量,让自如有勇气去改变更多东西。熊林表示,“这意味着自如进入了定义中国新一代居住方式的阶段,我们希望自己是中国人租房和生活服务的首选平台。” 每当自如的规模有所突破,熊林都默默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能不能像一家小公司一样运转,让每一单客户需求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达到100万间后,自如面临的困难指数成倍增加,熊林也表示,从未像今年这样强烈地认识到,自如是一家如此需要强大管理能力和系统能力的公司。 自如的方式是“精耕细作”,这是规模增长达到质变后的客观要求。显然,100万间就是量变到达质变的节点。 首先是运营管理能力。据了解,“科技属性”在自如运营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其CTO王迪表示:“运营和科技是自如的双翼,两者互相增益”。2019年,自如科技团队的目标是“打造业界领先的租住产业智慧化平台”,其作用在于加强租住领域全链条的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产业互联网能力。“主要包括智慧经营、智慧运营、智慧装修、智慧服务、智慧组织五大板块,其中有二十多项核心能力,上百个子系统。数据在自如内外部的日均交互次数可达3.4亿次。”王迪说。 也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力工具被应用到具体业务中,包括应用于研发的工程效率平台、赋能到一线业务的智慧系统等。举例言之,自如的每一位管家都拥有“超级管家”系统,打开后就可以看到当日的待办事项,管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客户需求。 此外,管家在“超级管家”系统中既可以了解区域内每一套待租房屋的情况,也可以帮助新租客高效找房、帮助新业主提供专业的委托方案。如有需要,管家甚至可以随时调度公司中后台支持,为客户服务。 除运营管理能力外,自如的产品和服务能力也得到更新。过去的一年里,自如在产品和服务品质上持续钻研。 产品侧上,以“深呼吸2.0”为例,这是一个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的项目,其核心是“标本兼治”治标方案包括配置净醛空气净化器、智能新风机等设备;治本方案包括升级装修主辅材、家具板材等材料。据了解,其中家具板材的甲醛释放量仅为国标E1级的1/8。 为满足用户需求,自如也在智能家居上发力。熊林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自如将在新出租的房子里配备全套的智能家居。他列举了一个很有爱的场景:一个自如客出去旅行的时候,如果怕家里的猫太热了,可以在APP打开空调,让“猫主子”舒服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