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刘长铭: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06

  从海淀家长、顺义家长再到纽约上东区家长,父母希望孩子获得知识,“赢在起跑线”,最好还可以实现阶层的跃升。

  以至于当政府部门倡导减负,并且有了相应举措之后,引起家长的“反弹”。刘长铭认为,当我们找不到一个特别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而采取一种硬性措施:先一刀给它切下来,然后慢慢地去引导老师,进行教育科学层面的探索实践,这也未尝不可。

  “这至少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问题: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是不是获得好成绩的唯一的途径?教学如何变得更高效?”

  “一派胡言,现在的社会依然是丛林法则,不想沦为底层就只有拼。”“熬了一碗浓浓的毒鸡汤,却回避问题的关键”“揣着全国最牛生源的校长,站着说话不腰疼”……

  更有甚者打着刘长铭旗号,写着“直抒胸臆”的文章。“刘长铭:要成功就要做傻子”“尖子没有出几个大师”“刘长铭炮轰中国教育”……传播者嗅到一点风吹草动,刺激猎奇的标题就喷薄而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如潮水般涌入。

  看着好友转来的微信文章,刘长铭有些生气。一番思考后,他通过个人新浪博客作出回应:1、该文非本人所作。2、本人在新浪网上注有实名博客,本人只对该博客上的文章内容负责。

  “以前黑我的人太多了。”一段时间内,刘长铭很少接受采访。一是因为很忙,二是觉得媒体对他有误读,多少有些抵触。

  近几年,刘长铭又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参与论坛、讲座,分享对教育的所思所想。在他看来,总要有人站出来。

  前不久顶思RAISE2019亚洲国际学校发展大会的主论坛上,刘长铭发言:教育要面向全体人,培养完整人。

  40余年的执教生涯,刘长铭感受颇深。刚当老师的时候,根据教学大纲上课,为了把知识都教给学生,很看重课堂密度。但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发展需求日益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这种差异性需求对以往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学校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刘长铭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未来,我们应该更强调价值本位,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教育,是不忽视任何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最终指向的是人性、理性、责任、良知、信仰、崇高、尊严、使命等。”在刘长铭看来,这些都是教育本该有的样子。

  “你理想的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刘长铭没有给出一个期限。“我的一些想法会先在学校内逐渐实施起来。”

  这是一位40多年教育“老兵”的教育理想。“靠理想活着嘛。这也是生活的乐趣。”刘长铭望向窗外。

  刘长铭:最开始插队回来做老师,对我来说,教师就是一个职业。那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做了管理者后,我想要探讨一种更科学更高效更符合未来的教育模式,它确实成了我的理想。

  刘长铭: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推行全人教育的理念。这也源于我对过去生活经历的反思。从个人来说,这样的教育才符合我的想法,这是我本能的动力。

  刘长铭校长是学者师者长者,在温雅包容的校园里清风一样。我从道元班毕业后,就读全球创新大学密涅瓦,同时参与和学习多国教育创新项目,我不断思考和体验:什么是教育最好的样子,一个人如何从认识自己到成为自己。今天教育的大环境越发强调“多元化”、“个性化”,高中毕业多年,我才更懂得四中和校长身体力行的勇气,他们帮助我获得了对教育和教育家的信任。

  柏拉图说教育是使灵魂转向,我的转向发生在此——从知识与能力,转向生命生活、公民公益,四中是我的精神家园。有评价称校长是“理想主义者”。我更愿这样理解,四中人对理想世界前赴后继,校长始终是我们的同行者。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