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公司在AI芯片上也已经小有成就。早在2016 年嘉楠耘智就实现了16nm 芯片量产,到2018 年,其还接连获得两项全球重大技术突破,实现量产全球首个基于自研的7nm芯片,以及量产全球首款基于 RISC-V 自研商用边缘智能计算芯片。 最后关注到研发层面,嘉楠耘智在研发费用上一直有所投入,2017年、2018年研发支出为2510万元、960万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半年,嘉楠耘智研发支出为480万元。尽管总营收下滑严重,不过研发支出仍与2018年上半年相当。 从人员构成来看,当前嘉楠耘智拥有全部工作人员 286 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占大多数,达127 人,占比44.4%。 根据最新招股书,此次嘉楠耘智拟发行1150万股ADS,每股定价9-11美元,募资金额9000万-1.1亿美元。若完全行使额外配售选择权,按IPO发行价区间的上限计算,嘉楠耘智将通过此次IPO交易筹集最多1.265亿美元资金。对比此前版本中拟募资4亿的规模已经大幅缩水。 对于此次IPO募集资金,嘉楠耘智表示,将用于与AI算法和应用相关的ASICs的研究与开发;与区块链算法和应用相关的ASICs的研究与开发;AI和区块链业务的全球扩展;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偿还公司重组产生的负债等。 考虑到比特币需要依靠算力来生产,由此除却数字货币本身,为其提供基础支撑的矿机厂商和交易所平台作为“卖铲子”的人成为币圈中最赚钱的机构。交易所和数字货币自带金融属性,监管层面仍然难言乐观,而市场对矿机的需求波动也因比特币的行情而变得尤为敏感,随着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加入到数字货币的研究中来,未来数字货币之祖比特币的前景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当下,可以看到嘉楠耘智试图借助AI概念证明自身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过考虑到AI芯片看重的更多的是具体应用场景下的AI,与挖矿差别悬殊,公司在这一领域仍然任重道远。 有意思的是,此前亿邦国际、比特大陆也曾借助AI芯片“故事”寻求登陆港交所上市但最终也被拒绝。对此,今年1月25日,港交所主席李小加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港交所上市公司需满足“上市适应性”的核心原则,即矿机公司需满足条件才能获得上市审批。李小加原话称:“过去通过A业务赚了几十亿美金,突然说将来要做B业务,但还没任何业绩。或者说B的业务模式更好,那我觉得当初拿来上市的A业务模式就没有持续性了。还有之前监管不管,后来开始管了,那你还能做这个业务,赚这个钱吗?” 李小加的喊话最终结果如何暂时不得而知,不过美股投资者们则已经要迎来他们的投票时刻,不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