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街道不到20平方公里,诞生了87家上市公司,华为、腾讯等等皆坐落于此,一个街道,创造了2500多亿gdp,人均6.32万美元,单独计算的线,这里就像深圳的头脸,展示着最光鲜的一面。 而白石洲更像是“深圳之肺”,无数的年轻人每晚回到这里恢复精力,舔舐伤口、抚慰心情,天亮之后再度出发,深圳的活力有赖于此。 今年7月,陈祁充听说了白石洲即将拆迁的消息,觉得惋惜又无奈。“宗祠、围屋这些文化符号会随着城市发展被一点点渗透和取代。” 他把话剧《白石洲》做了一些修改,增加了一个情节:白石洲即将淹没,所有人尽快撤离,以此暗示拆迁重建。 大量的人从白石洲迁出,有的人离开深圳,有的人搬到位置更远但价格合适的城中村,附近的房子他们实在租不起。 周围有一些廉价的公寓出租,但均价2500元左右,最便宜的、只有几平米的小单间1200元,而且不能做饭,这样的房子原来在白石洲一月只需500元。 这些房子只能租给收入有余力的人,对于大量收入4、5000元以下的人来说,太奢侈了。不过原本的那些低端出租房,房租也涨了…… 2017年7月,万科启动了“万村计划”,主要就是为了改造深圳城中村,声势很大,一上手就打算先改造33个城中村,但干了两年,认栽。 ●房客的意见更大,我一个月挣4500,本来房租500,你改完了房租直接干到1800,只能走了。 本来零散的访客还能对付,结果到了2018年,一封《13万富士康劳工代表致万科、房东及监管部门书》: 被王石评价为“城中村综合治理新模式”的万村计划被直接打脸,从此越走越艰难,房客们对万科人人喊打。 因为万科改造完了要涨房租;就算房东不与万科合作,也要涨房租;即便你搬到周边的城中村,会发现那里的房租也在大涨。 即便是那些忍耐于城中村、甚或买了房子的深漂来说,如果你一旦孩子,因为教育,焦虑就更多一分,如果房子还可以奋斗,孩子的教育有时候还真由不得你,说起来多是泪: 即便是那些有户籍的深圳人,也在为孩子的未来操心,这里的高中录取率比京沪低10%,高考也更艰难,所以5月份,因为今年“高考二模”排名,很多家长不干了。 一所并不出名的学校——富源学校再全是前十名里独占6个,再一查,发现这些尖子生都是学校从著名的河北衡水中学“买”来的,以为强势挤占了当地人的权益,大家当然不干,最终查出了32个高考移民,学校被罚。 ❶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深圳特区报》的副总编辑陈锡添根据小平同志在深圳5天的活动,发表了著名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从此,全国改革大提速,深圳自是狂飙突进。 ❷ 但很长时间里,有的人觉得深圳崛起就是靠制度红利,完全是吃小灶的结果,1996年,外商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结束,上海发展大提速,多城竞争让深圳人的危机意识大增,代表作就是2002年的雄文《深圳,你被谁抛弃?》之后虽有波折,但深圳早已成为一个标杆。 ❸ 但是到了2015年后,新问题来了,土地厂房租金大涨、房租大涨、人力成本大涨, 一大批企业开始外迁,“空心化”的担忧很多,前市长许勤说过一个数字: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 但细细调研之后发现,当时外迁的主要是低端的电子制造业。只是过了两年,一批公认的中高端行业领军公司也在外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