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在乌镇,柯洁迎战阿尔法围棋2. 0的战役进行到了第三盘。坦白说,绝大部分人们对于这盘棋的胜负已经没有了期待,因为阿尔法围棋在面对李世石和柯洁二人时摧枯拉朽的胜利已经提前锁定了人类围棋在面对AI时的终局。 而最终,柯洁输掉此盘,比分定格在3:0。和这个比分同样定格的,还有柯洁赛后痛哭的身影。在面对人工智能时的无力感,让这名中国围棋剑客浑身栗抖。 如今,不管是从科技、制造、城市文明还是民生日常的领域,我们每天都在提「智能」,但它到底是什么?又将怎样重新书写我们科技和文明的底层? 事实上,智能科技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社会中的母题。从一个很基本的层面来看,它将会成为全新的生产力的催化剂和加速器,甚至它可以越过这两步直接成为生产力本身,为我们的社会焕发出完全颠覆性的生命力。而从更深入的方向来看,智能科技极有可能将我们这个文明的底层代码重写。 请允许我简单讲一讲开头那个故事中的后续和细节,阿尔法围棋在战胜李世石的时候是第18代,当时李世石还能艰辛的赢下一盘,而仅仅一年后完胜柯洁的2.0版本是第60代。而接下来阿尔法围棋迎来了它的次世代版本阿尔法零,在没有任何数据的前提下仅仅靠自我学习,只用了8个小时就击败了它的前作,比分是100:0。 所以说智能科技,尤其是伴随着愈发完善的基础建设条件下的智能科技,即将完全搅动这个时代的事实已经成为行内人士的共识。不过,在消费和产品端,普通用户只是在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红利。而在B端,政府、企业和行业,则在更早的时代就已经就「智能制造」这一命题的发展进行了布局。 早在将近30年前的1989年,日本就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IMS」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而欧美的很多发达国都参加了这个计划,并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基础研究。接下来在1993年日本开启了先进制造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包括了公司集成、全球制造、制造知识体系和分布智能体统控制技术等等。 可以说,日本作为曾经的制造业翘楚,在以智能科技赋能制造业这条路上,这些年则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和我们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点在于,近年来,像日立这样的大企业尝试将智能制造行业内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在中国本土化,为相关产业升级提供了极大助力。 但其实,我们说的「智能制造系统IMS」是在1989年提出的,而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计划、德国的「工业4.0国家战略」、日本「工业价值链计划(IVI)」,却都是近些年才开始启动澎湃动力的。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包括智能制造在内的所有智能科技产业的落地,都必须要有相关基础设施和科技产业的配套。比如在智能科技的所有布局中,网络设施和半导体工业的配套就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 现在5G即将落地,这也标志着物联网未来的想象空间将会格外波澜壮阔,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也让这个时代芯片的性能和算力,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样的前提下,制造业作为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底座,在时代沿着智能化向前飞速发展的蓝图中,智能制造成为这个趋势的母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伴随着智能制造,在和民生质量息息相关的产品端,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科技住宅、智能家居等等方向都将逐渐开枝散叶。而我刚刚提到的很多个产业,比如无论从大局观和个人福祉都能极度影响生活质量的智慧城市和健康医疗领域,像日立这样的科技企业也早已经深耕多年。 伟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经提出过一个「电梯效应」的概念,大概说的是如果我们把一个生活在1850年的人通过时光机穿越到现在我们生活都市,当他看到动辄20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并且得知有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人口居住在这栋大楼上的时候,他会产生完全不同于实际情况的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