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司法公正,有效推动全民守法的实现。”付子堂说,“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部署安排,必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国家行政管理现代化。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治理处在国家治理的前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通过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将更好把制度优势转换为效能优势。” 决定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等四个维度,对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我国行政体制不断改革、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高息息相关。 汪玉凯认为,一套好的政府治理体系,既要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要能持续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伟力,归根结底,就是要“人民满意”。“决定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对政府治理体系提出了针对性、历史性、战略性的设计,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可行、可靠、可持续的动力。”汪玉凯说。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一大突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共同支撑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稳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才能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刘世锦强调,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对稳定经济发展预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刘世锦看来,这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国内改革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破除行政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推动公平竞争;对外开放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目标,推动我国在全球市场体系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这些富有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将补齐制度短板,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决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邴正说,决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从制度层面强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体系建设问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阐发。 邴正表示,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制度化,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主流舆论格局、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证,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大大提高。”邴正说,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