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你愿意成为那个顿号吗?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4-27

  “如果问我最想成为哪个标点符号的话,我愿意成为顿号,因为顿号意味着周边都是同类,公益活动需要更多的同类,志愿者并肩前行”唇腭裂治疗专家、微笑行动慈善医院院长韩凯医生在一档节目中分享道。是的,或许志愿服务需要更多的顿号们,当越来越多的顿号参与进来以后,我们顿号们可以合力

  在第37个“12·5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燕山团工委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线上培训活动,重点围绕《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指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通用培训》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培训,并对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们发出倡议:“让我们在志愿旗帜下汇聚集结,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乐志愿、爱生活,讲奉献、共成长,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这一年,在疫情防控一线阵地,无数人站出来担当志愿者,为物资保供、城市运转、社区服务贡献力量,共同守护身边家园。在职员工、团员青年、退休职工……他们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如流水般滔滔不绝、绵延不断,处处闪烁着战疫有我、命运与共的凡人微光。

  这一年,在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中,组织百名城市志愿者开展冬奥知识普及、冰雪运动体验、便民利民暖民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奥运精神、讲好燕山故事、传递中国力量。燕山地区30名志愿者获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优秀城市志愿者”。

  这一年,在创建文明城区现场,身着“志愿蓝”的文明使者,开展了生态环保、文明引导、邻里守望、垃圾分类、文体科普、共建平安等各式各样有温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百姓民生,助力社会治理,营造崇德向善的和谐文明环境。

  这一年,燕山志愿者们用双手扶弱助残、用智慧建设城市、用赤诚抚慰人心、用行动传递温情,他们是无私的耕耘者,也是奔跑的筑梦人,他们用凡人微光温暖世间。

  志愿者朋友们,回望这一年,想对你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希望在未来,我们继续用志愿服务酿造温暖“燕山味”,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共同致力于构建“千树繁花”“层林尽染”的志愿服务格局,让人人参与、文明成景、美美与共成为燕山的文明标识。

  发烫的人生是心怀良善的宇宙,传递“志愿”的长征,没有终点。接下来,请跟小编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很多人都不理解,你们做志愿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馈到底为了什么?其实,我们听到的每一声感谢、面对的每一张笑脸、望见的每一片青草绿水,是力量与温度,充盈着我们的内心,激励我们继续前行。”获评“北京市五星志愿者”荣誉称号的迎风街道凤凰亭社区党总支书记金丽分享道。多年来,在她带领下凤凰亭社区共组建六支志愿服务队,累计收集居民各类需求2000余条,提供志愿服务3600余次,协助辖区单位处理治安案件40余起,开展创城专项行动30余次,其中风之盾巡逻队10名志愿者,均获得北京市五星志愿者称号,为社区志愿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贡献积极力量。

  “2022年5月疫情的一天,我女儿独自去做核酸,工作人员问她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我女儿说,‘爸爸妈妈都是志愿者,现在正在为别人服务呢。’她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骄傲,令我至今难忘。” “舍小家为大家,我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什么是志愿服务精神。”来自星城街道志愿服务家庭的周旭回忆起夫妻两人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经历,仍感值得与欣慰。早在2019年,周旭夫妇就已经开始热心公益事业,3年来带动身边100多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一起开展禁毒宣传、环境清洁、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文明养犬等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每逢节假日、休息日总能在社区看到他们的身影,这已然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更应在社区需要的时候冲到一线天还没有亮,就已经准时准点到岗执勤了”,来自杏花东里社区青年汇的郑明怡成为了本轮疫情以来社区青年志愿者中的“全能型选手”,疫情流调电话岗、卡口执勤哨兵岗、核酸采样上门岗都出现过她的身影。“虽然辛苦,可是每每听到居民们对我说‘辛苦了’,这都成为我工作一天的满满动力。”当社区出现突发情况,又赶上人手少的时候,连着爬一栋楼都是正常的工作量,“每次我都带两个小袋子,左手拿着最新的通知、剪刀、胶水及门磁,右手提着垃圾袋,往往一栋楼爬完左袋子空了、右袋子满了,这样不仅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锻炼身体”,她开心地跟我们传授着工作小秘诀、小技巧。从清晨到夜幕,哪怕夜里12点,只要居民有需要,就能在灯下找到明怡和她的伙伴们的身影。

  “感谢睡袋,白天爬楼(收垃圾、扔垃圾),半夜仰卧起(躺下、派单、躺下、派单…),确实需要爱因斯坦似的睡眠啊”东风街道羊一社区工作者赵柏跟我们半开玩笑地说道。疫情防控中,他一会儿是“物资快递员”、一会儿是“数据流调员”、一会儿是“卡口执勤员”、一会儿是“居家服务员”、一会儿是“垃圾清运员”、一会儿是“社区安保员”、一会儿是“政策宣传员”……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和他的同伴们一直这样坚守,最长一次36个小时没有休息,忙碌起来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每天几万步奔波在居民楼之间,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真诚的付出和执着的奉献,虽然故事情节艰辛曲折,但赵柏仍然微笑乐观地传递正能量。

  “我们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其中还有5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足三个月的‘税务新兵’,他们不畏困难、不辞辛苦,迅速扛起紧急工作任务,前往向阳、东风街道支援。”税务局团支部书记王蕾感慨地谈起这支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

  这支队伍又兵分几路,他们中有的人奋战在集中隔离点;有的人下沉到社区日间执勤卡口;有的人下沉到地区夜间执勤卡口;有的人在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录入身份信息、维持秩序;有的人为临时封控的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服务;有的人在居家办公期间就地转为社区防疫志愿者。一个个“大白”、一支支试管、一句句“请您扫码测温,感谢您的配合”,突击队队员们用志愿行动,为守护好地区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挥洒“青春热血”。

  获得“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优秀城市志愿者”荣誉称号的刘慧娟大姐从事志愿服务已达25年,当被问及一直做志愿服务的初衷是什么的时候,刘大姐坦言,“我坚持做公益就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想社会建设需要更多志愿者和公益人,所以这一做,就做了25年。”从事公益事业以来,刘大姐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多达2000余个,个人服务总时长达6000余小时,从最初的单一敬老和环保活动,不断延伸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队伍规模已达18支分队,成员人数已达2.8万余人,年龄覆盖幼儿和老人。刘大姐说,“公益没有尽头,只有源源不断的故事,公益更需要传承,受益人最终是我们自己。”

  “我虽然不是燕山本地人,但我工作在燕山,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同样可以为燕山抗疫贡献一份力量!”阳光幼儿园青年教师王岩深信虽然手中握的是小小的健康码,但守住的却是每一位居民的“健康门”。

  “全力以赴、随叫随到”燕华公司建筑分公司团支部书记张艳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虽然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孩子上高二正是学业关键时期,但无论何时需要,她都会站出来。“5月份时张艳就参与核酸检测点工作,帮我们很大忙,是专业绑管,在她身上可以看到行胜于言的志愿力量。”杏花西里社区书记介绍道。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想,退伍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象征着另一个征途的开始。我希望继续以一个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社会贡献力量。”来自迎风街道百合党支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郭伟说道。此次疫情,他带领20名志愿者一同参与疫情防控,充分展现了“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一个兵”的军人本色。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