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感恩兄嫂(作者:陕西凤县 张革风)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2-02

  我终于讨得些许的清静,以了却我早就有的一个夙愿倾吐我和家人对大哥大嫂的感恩之情。

  我的家乡原本在商州,在我的记忆中,我家是一个比较清贫的人家:父亲是乡村教师,工资一直很低,尽管全家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父母仍希望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上学读书,长大后能有所作为。可是,不幸却接踵而来:1962年高中毕业的大哥,正遇上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连正在上大学的学生也放了长假,大哥上大学的梦想更是成了泡影。家里的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

  由于父亲在离家很远的乡村教书,我们也大都年幼,大哥便自然分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给家里赚钱,大哥甚至赶着年节期间乡村演戏摆起香烟小摊。偏巧这期间,我最小的妹妹不幸夭折。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那时,我跟着父亲念书,每次我和父亲回家,小妹一看见我们,就蹒跚着迎上来,我或父亲便喜爱地亲她、背她、抱她,家里顿时便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可是有一天,母亲突然背着小妹步行20多里的山路,来到父亲任教的村小学,说小妹喉咙长了一个疮,本想就能抗过去的,谁知几天光景竟严重起来,她不得不来找父亲,到区上的大医院给小妹治病。当时,小妹那种抢着要饭吃的情景至今仍令人难忘:每当饭时,小妹总是到锅台上抓碗,或拿上一块儿馍,狠狠地吞吃,结果却不能下咽,就着急地哭叫,母亲便将小妹搂在怀里流泪。尽管父母连续求医,还是没有挽留住小妹的生命。

  那时,连在外工作的人日子都过得很苦,父亲和同事常常以汤菜充饥,街市上物价飞涨,许多人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农村,我家的日子更是难以为计。1964年,大哥便与母亲和姐妹五人迁居到千里之外的凤县,我的户口虽然与家人一同迁出,但仍跟着父亲在商州老家读书。不久,大哥成了家,我中学毕业参军。从此,家庭的重担便几乎全部压在了大哥大嫂身上。真是祸不单行。正当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母亲又患了大病,不得不到省城去治疗,在数月的治疗中,自然又是大哥在操劳。为了治好母亲的病,在万般无耐的情况下,父亲和大哥不得不卖掉商州老家仅留的几间房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凤县的文化教育事业还相当落后,公社象大哥这样的高中毕业生也是凤毛麟角,我家迁到凤县不久,大哥就当了大队会计,而且完全有机会为自已谋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安顿自己的人生。可是,他却为了这个家,留在了艰苦的农村,却千方百计让我参军,让我的姐姐和大妹先后参加了工作,还供着另一个小妹上学。五年的军营生活结束后,我回到凤县,经历了我人生中艰难的一段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大哥又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按说那时我完全能够替家里分担负担,可大哥却总是呵护着我,就是进山打柴,也尽量不让我去,生怕我有个什么闪失。后来,便与我一起在附近的地方教我如何做捆柴的“腰子”,怎样防止风险,又常常指点我如何做事处人。不久,我成了家,又是他给我盘炕垒灶,还常来我生活的窑洞关照。1975年末,我进了工厂。当时,我的儿子刚刚满月,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岳母便从商州前来照料我的妻儿。当时,我们住在一个叫“高岩”的半坡上,吃水要到半里外的坡下去挑,大哥便对我说:“你放心地走吧,担水有我哩。”如今,大哥所在的村虽己告别了窑洞,几乎家家户户住进了宽畅时兴的楼房瓦舍,但每每回村,望着我曾经居住过的那孔文物一般的窑洞,我的眼前仍不时显现着大哥操劳的身影。

  最让我感激不尽的是大哥大嫂对父母所尽的孝道。进工厂还不到一年,我又为妻子谋到了一份教师工作。从此,我的小家便告别了山村生活。不久后,父亲退休来到母亲和大哥大嫂生活的村子,度过了一段相对清静的生活。八十年代后期,我和妻子又调到县上工作,我当了小县广播电台的编采,妻子仍然任教。己近中年的我,经历了颇多的坎坷,自然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终日忙于采访写稿,虽然时不时地挤出下乡采访路过和部分节假日看望父母,或让妻子带着儿子与父母和大哥大嫂一家共享天伦之乐。可是,日常照料父母的仍然是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大哥大嫂。这时期,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和许多农民一样,大哥家不仅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能够赚钱的甜椒等产品,还发展了苹果园,一年四季没黑没明地忙。随着父母年事的增高,赡养二老的担子与日加重。先是严重的气管咽、血管硬化等老年病使年逾古稀的父亲常年卧床不起。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