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于荣威的第一印象,还是2016年推出的荣威RX5,“首款互联网汽车”的定位让这款车在当时赚足了眼球。后来事实也证明,这款车是成功的,市场销量急速攀升,紧紧跟随哈弗H6等车型,并且带动荣威这个品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互联网属性已经深深植入在上汽荣威的品牌DNA当中。 时隔三年后,荣威又推出了互联网汽车的升级版本——智能座舱,代表车型就是荣威RX5 MAX,硬核的技术实力再一次征服了消费者,首月订单即破20,000辆。在11月22日,荣威又带来了RX5 MAX的插电混动版——RX5 eMAX,按照荣威的说法,这款车是RX5 MAX的高配车型,动力更强劲,燃油经济性更好,所应用的技术更复杂。当然,这些产品技术只是一方面,荣威在营销上的做法也相当有技术性。 在当下的市场大环境下,销量下滑或微增长是很多车企面临的问题。在市场深度转型的特殊时期,更多的企业开始将市占率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衡量指数荣威也不例外。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向网上车市表示:“市场占有率不增长的,基本是不及格的。” 在当下的中国车市,“技术”话题已经完全不限于产品或设计层面,营销上也需要大胆的技术创新。不管是吉利长城对渠道形象的升级,还是造车新势力线下体验店的推广,亦或是福特“更福特、更中国”的发展理念,其实都在输出一种信号,那就是营销“产品”到营销“价值”的转变。对于荣威来说,以下三方面是其对营销“技术”的思考: 第一是用户。因为用户决定品牌,品牌在用户心里的性质、标签都是需要攻克的“营销技术”。当然这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都是相通的,需要找到目标客户,目标人群。 第二是互动。俞经民表示:“荣威从智能网联到智能座舱,都是无摩擦交互,是真的跨界,是赋空间以情感,赋智能以情商。”他认为这种无摩擦的互动,在整个品牌建设,整个用户沟通的点、线、面都要拥有。据了解,在明年的迪拜世博会上,荣威将成为唯一代表中国参加的车企,届时新一代的智能座舱也将亮相。 第三是NetGreen新模式。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的4S店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人们的消费思维与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俞经民看来,渐进的改变不一定赶趟,荣威要加快变革,提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新体验、新赋能和新价值,与合作伙伴继续登陆探索。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荣威RX5eMAX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9.58-23.58万元,充分展现了荣威在插电混动技术领域的优势。与很多厂家采取的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形式不同,荣威的“三电”技术,从底层软件、芯片设计与选取、应用层软件、整体架构以及关键的零部件,包括电机、电子管理系统都是自己开发、制造。就如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所说:“从长远来看,我们有持续生命力,可以整合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零部件的资源,且不会被别人掌控。” 在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很多车企的技术路径其实不一样的,而且种类繁多,包括插电混动、油电混动以及纯电动等等。除了纯电动,其他能源形式还是需要发动机的介入。在油电混动领域,丰田的技术以及市场占有率绝对是排在前列的,但在插电混动领域其实还有所欠缺。另外,大众开始销售的插电混动车型,更多的是在DCT的基础上增加P2电机,也会有传统车的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