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港区建于1993年,由于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及港资控股运营、全封闭操作管理、“入厂包工式”承包经营模式等特点,劳动关系极为复杂敏感。面对这一治理难题,盐田区坚持港城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了常态化的区港联动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重大事项碰头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盐田港集团负责人以及盐田国际董事会成员参加,通报港区经营管理状况,共同研究解决港区重大事项,有效推动了港口与城区融合互动、共赢发展。 在区港联动机制的推动下,早在2011年,盐田区就启动了盐田港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对和谐劳动关系港区建设首次进行了整体设计。2012年到2014年,开展了盐田港区劳动用工管理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动港区建立健全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2015年,盐田区成功获批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此为契机,盐田区从港口物流业的产业特色出发,创新源头治理机制,构建了港口产业链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新模式。2017年,盐田区提出探索建立港口产业劳动关系协调中心,加快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港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以实实在在的联动成果,稳步开创了港区劳动关系治理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港区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连续多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近5年未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盐田国际等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等荣誉称号,助力盐田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港”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门户港”。 “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所以员工常在国外。今天,盐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动服务到工业区,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为员工申请人才房等业务。这种送服务上门的做法,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见过。”今年3月29日,在盐田区北山工业区综合服务楼一楼,雷铭科技公司董事长陈解群来到设在这里的政务服务台前,咨询有关人才房申请、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等业务后,很是感慨。 位于北山工业园区的安科讯、安多福、华大基因等企业的员工,也方便快捷地办理了原来需要去窗口办理的事项。工作人员还上门为沙头角、盐田街道第一批60岁以上老人,办理、受理了依申请服务事项。除了在北山工业区,盐田区还在大百汇等其他重点园区都进行了政务上门服务。 为企业、人才、长者主动服务,让企业和居民足不出户享受最优的政务服务。实施政务服务“精准提质”“智能升级”行动,是盐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主要举措是为产业园区、特定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为把实事落实、好事办好,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区网格办、民政局、工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整合政务和大数据资源,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借鉴香港等城市公共服务经验,经过前期需求调研和大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高新企业、刚来深人才和年长居民最需交办、不方便办的难点问题,探索推出“精准利用数据,主动对接需求,上门贴心服务”的盐田特色优质服务模式。 据介绍,盐田区目前共梳理出54项企业及人才需求最集中、业务量最大的服务和审批事项,把企业和人才所需送上门去。同时积极协调市、区有关部门,推出4项关系60岁以上老人切身利益的依申请服务事项,工作人员多操心多跑路,让长者办事省心省力。 做到主动、精准上门服务,背后是用好区政务数据,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目前正在市局和区各部门支持下,推进主动精准上门+秒批等试点工作,使服务对象有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让来盐田创业、工作、生活的人们享受最优的政务服务。 有专家指出,盐田区创新政府服务,以此营造更好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兴盐,这将为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提供有力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