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全市中小学利用红色资源多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红色故事进校园”宣讲活动,创新性地将宣讲从博物馆、纪念馆走进校园,把分散的红色教育资源整合成系统化育人网络,形成共享“资源图谱”。 在今年3月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武汉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发掘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典型,展示一批优秀思政课教案,推出一批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优秀思政课案例。 打造思政课工作品牌。全面深化中小学“有效德育”工程,围绕构建和实施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推进“五大体系”,以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全员合力、“三位一体”等“六大育人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管理,推动有效德育工程顺利实施,“有效德育”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诵经典、传美德、育新人”经典诵读大赛为抓手,深入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成为展示我市中小学生文明风采的创新载体。 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我市中学政治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其中市教科院张祖涛老师担任八年级下册主编,唐银平、雷逸、王忠文、吴又存是该分册的主要作者,他们还受邀在国家级新教材培训会上为全国骨干教师作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的报告,并在全国各地作教材培训报告。 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研创新、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名师引领、联片教研、方法展示,实现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与有机融合;通过组建网络教研合作体、同课异构,实现了薄弱学校与名师名校共发展。高中政治“题组反思”教学模式(现已升级为“三段四环”深度学习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300多所学校推广运用,扩大了武汉思政课在全国的影响。(长江日报 邹永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