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写在百色起义90周年之际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2-10

  这是一个与旗帜有关的日子:1929年12月11日,右江畔春雷骤响,百色起义部队在红土地上树起鲜艳的红旗;20年后的同一天,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部队后续血脉参与下,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千年雄关镇南关(今友谊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

  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两层的村部小楼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砂糖橘销售正旺,通屯路即将全面竣工,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正带领群众开展“最后的冲刺”。“我一定要代文秀书记走完扶贫‘长征路’。”

  黄文秀,这位从左右江老区走出的北师大研究生,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工作。半年前,年仅30岁的她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留下“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毅声音。

  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90多年前,我们党开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征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受挫,但并未动摇共产党人的信念。

  就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的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随后,1930年2月1日,又领导发动了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鼎立于祖国西南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根据地之一。

  在与中央红军会合的远征中,红七军将士们历时9个月、跨越5省、转战7000里,与反动势力战斗100余次。

  “有的小战士为了不掉队,睡觉时就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和班长绑在一起。”百色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麻高说,7000多人的部队抵达中央苏区时,只剩下2000人左右。

  红七军主力出征之后,韦拔群仅带着一个师的番号和数十名老弱战士留守右江,重新组建部队、建设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地开展斗争。

  “今日处恶境,但相信,雾散天会晴。想起好前景,浑身劲,吞菜也甜心。”韦拔群把3个儿子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表示革命决心。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战场,理想信念的旗帜始终在左右江老区高高飘扬。当地总结出“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起义精神。

  在百色、东兰、龙州等左右江老区,当地最雄伟、庄严、宽阔的建筑往往都是红色革命纪念场所。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的热门事业。

  上世纪90年代,5万多名筑路职工经过长期艰苦奋战,在极为艰险复杂的“修路禁区”中,建设了被誉为“中华扶贫第一线”的南昆铁路。

  走进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车务段办公区,第一步踏上的就是由百色起义历史灯箱组成的“红色大道”。在“南昆之星”展示墙上,一个个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铭刻着“南昆精神”的传承。

  “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奋斗史。”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彩毕说,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村口石柱上刻着的这8个红色大字,是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带领群众与石山奋战的铮铮誓言;

  壮族“老支书”莫文珍,带领全村14个自然屯220户1300多人走出大山,发展芒果产业脱贫致富;

  一个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旗帜,带领着广大干部群众,一棒接一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对先烈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最好告慰!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生动注脚!

  “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红军打仗真辛苦,粉碎反动势力乌龟壳……”激昂的歌曲来自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90年前,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加入革命队伍,是著名的“红军村”,但也因此曾被反动派焚烧成一片废墟。

  新中国成立以来,百谷村大力发展秋冬蔬菜、水稻种植、餐饮、运输、红色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新生”。目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2004年,百谷村成立了红军歌曲合唱团,“现在日子过得好了,要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唱好红军歌曲。”合唱团团长韦天朋说。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