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的调查中,獐子岛集团的财务问题有很多。比如,其将部分 2016 年实际采捕海域调至2017 年度结转成本,致使 2017 年度虚增营业成本 6159.03 万元。 简单来说,虚增营业成本,利润就会降低,有时候企业可以在税费上得到优惠,或者可以填补企业的其他窟窿。 有评论认为,獐子岛可能涉嫌IPO资料造假,上市时虚增太多资产,现在通过亏损、且将这种亏损控制在不至于退市的水平上,来把虚增的资产从报表上减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高杰英表示,扇贝作为生物资产,具有实物数量难以确定、季节性和周期性强等特点,但公司需要对问题做出清晰合理的解释。 高杰英:“客观上来讲,生物性资产它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譬如说母牛生小牛就突然一下死了。我们农业是需要支持这些公司持续稳定地生产,我们允许有风险出现,但是我至少从信息披露里面能得到类似于说,像这种公司它是因为客观原因,还是因为它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这种欺骗性?” 高杰英:“这个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不说道德风险,运营管理能力上来讲,也说明企业的风控非常糟糕,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是非常糟糕的,企业要在你的可控范围内去搞生产。” 2018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明确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重大违法行为,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 针对扇贝事件,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多次向獐子岛发关注函,在11月11日的关注函中,深交所质问:“此前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的情况?” 吴厚:“我们南部率先发现了扇贝死亡大比例的现象。这么大的海洋,没有人有本领叫扇贝想活就活,想死就死。” 但是,这位刚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的高管,在市场上还有多少可信度,恐怕需要打个问号。高杰英表示,涉及IPO的问题,可以追查;我国证券退市流程也已经打开。 高杰英:“是券商的责任也好,是监管当时审批流程有问题也好,如果是IPO(的问题),那是可以查的。如果是客观上经营业绩不善,就ST(退市风险警示),两年三年之后你退市;如果是因为造假,那么就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或惩戒措施。” 扇贝“跑了”、“瘦了”、“死了”……獐子岛这些年的“骚操作”在股民眼中等同闹剧,信任早已荡然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