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坤:“在我们公告的抽测海域,媒体在上面选了一个点位,我们就坐船到大家伙指定点位上,捞出来看一下。捞上来后船员分选,把活的挑出来,称一下活的大概有多重。” 据《新京报》现场记者的报道:记者船与专家船先后查看三个相同的抽测点,分别为26号、21号和72号。其中26号由獐子岛指定,后两个分别由记者和专家随机抽取,三个点抽测采捕面积均为5.5亩,分别收获活扇贝约26公斤、18.5公斤及105.5公斤。 据报道,记者随机抽取的21号点,采捕人员没有进行现场分拣和称重,采捕船停留时间短,18.5公斤这个数据为獐子岛人员随后发给记者。 2014年10月,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虾夷扇贝“跑路”,当年獐子岛亏损近12亿。 此次扇贝死亡具体原因目前还未公布,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扇贝是“自然死亡”。 吴厚刚:“自然死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温度方面的、病害方面的原因,还有的原因我说不准,海洋生物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比较强。” 獐子岛集团在养殖海域底播的扇贝看起来难以管理,但是在当地居民白先生看来,獐子岛的扇贝“很听话”。 在他们看来,獐子岛集团的扇贝死亡,根本不是新鲜事。2016年,岛上的居民就反映过相关问题:扇贝死亡绝非自然原因。 居民:“这些年都没怎么投苗,就算投苗了费用也比正常高很多。它没有钱投苗,没有资金,这是一。第二,人家也不卖它苗,有的时候(隔壁)海洋岛把好苗收走了,那些破苗没人要了,让他们买了。” 居民:“(假设)我是个员工,今天下班的时候,就带着扇贝、带着海参、带着鲍鱼回去,一天卖个1000、2000的。” 可查公开资料印证了居民们的说法。据多家媒体报道,几年前,獐子岛还发生过2600万元扇贝遭内部人事盗窃的事情,一名业务经理2011年私下将獐子岛价值2600多万元扇贝冻品卖给一个买家,并获得300余万左右的回扣。 其中,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26万亩)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1.6亿元,2018 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32.4万亩)账面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1.4亿元。 但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底播扇贝是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 而此前,獐子岛共采捕2016年和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17.8万亩,平均亩产25.61公斤。 与之相比,獐子岛26万亩的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亩产减少超过23.61公斤,死亡率逾92.19%;32.4万亩的2018 年底播虾夷扇贝亩产锐减22.11公斤,死亡率为86.33%。 这表明,獐子岛上述2017年和2018年的底播虾夷扇贝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将分别丧失1.48亿元和1.21亿元,合计为2.69亿元。 由此计算可知,上述2017年和2018年的底播虾夷扇贝大比例死亡导致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占獐子岛净资产的比例高达75.56%。 獐子岛还称,因本次抽测工作未完成,且部分海域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暂时无法判断此次底播虾夷扇贝死亡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核销的具体金额。 就在今年7月,证监会确认,因董事长吴厚刚等公司20多位负责人失职,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内控重大缺陷、信披违规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