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春节期间这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云南玩,因饭点时用餐排队过长他们选择了去景区外的当地人家叨扰一下。谁知普通的两餐饭,却吃出了这个新年的第一份感动。 疫情过后的云南景区人山人海,住宿涨价了多交点钱还能住上,饭点时望着排着长长队,估计怎么也得好几个小时。 夫妻俩对两位老人说明来意,交了600块钱作为餐费,定下了三口人的中餐和晚餐。为了不给老人增添太多的麻烦,夫妻俩表示,按照老人家平时的饭菜做,不用特意顾及自己这些不速之客。 这句话像一股暖意顿时涌上心头,小夫妻俩觉得,这张小纸条比这次旅游更有意义。你们给予的这份一家人般的温暖,我们感受到了,谢谢你们。 是的,这样的一张纸条值得你们保存下来。等孩子长大了告诉他,2023年的那个春节,你们一家三口在云南旅游的时候,曾经感受过的那份来自陌生人的家人一样的关心和帮助。 这张纸条会提醒孩子,让他懂得在领受他人恩惠之后,再用感恩之心回馈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张纸条会让爱延续下去。 在这个春节里,我们听到了太多的让人不舒心的消息:在景点有人用了20块钱才买到6根面条、有人用了38块钱买的一碗面只有3根面条、有人58块钱才买到一碗大白菜汤面、有人吃了4个总价100块左右的菜却被收了1500元。 云南景区附近的这位老夫妻告诉我们,温暖无处不在。哪怕你远离家乡,依旧可以感受到家人般的关心。 《慈善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 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如果说,法律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是不可为的,那在一些乡约乡俗中,则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应该提倡的。 在《吕氏乡约》这部最有纪念意义的村规民约中,就曾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行为,以及送往迎来、婚丧嫁娶等社会性的活动,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它要求乡民们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相互帮助。 如果说来自同乡或社区的互助体现了一定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美德的话,来自远方云南陌生人老夫妻对异乡人年轻夫妻一家人的关心帮助,则体现了更高层次的美德。 这对老夫妻心怀善意的招待外地游客吃饭,属于非经营性质,即使线块钱也属情理之中,在法律中定义为好意施惠。 好意施惠是指主观上善意地对他人进行赠与的行为。是指行为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是基于道德或双方友好关系而实施的、是为了使他人受惠的行为,是乐于助人这种传统美德的体现。 虽然老夫妻对年轻夫妻一家三口的援助还没有达到紧急救助的程度,但解决了年轻夫妇一家三口的吃饭困难,救助的意义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