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需要视觉而听力不能提供帮助的工作,才是盲人做不了的。”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心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快人快语的杨宇昊回答着。围会议桌而坐的10多人,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尤其是10位穿着“金盲杖”黄背心的视障者,他们是由“有人公益基金会”资助举办的“金盲杖视障奇葩成长营”营员,正在以“视障新职业”为题,进行交流。 杨宇昊也是位视障者,在这家公司负责配音、主持和社群运营。“想到了就要做,如果就停留在想的阶段,啥也实现不了。”这句话,她说了不止一次。 其实,除了中医按摩、钢琴调律等传统行业,视障者的身影已经活跃在各类公司里。营员王浩来自天津,曾在知名科技公司工作过,有过自己炒公司、也被公司炒的经历。22岁的他,感兴趣的话题是:公司搞团建活动时,如何更好地参与进去,更深地融入? 是啊,当小伙伴们快乐撒欢时,视障者只能做壁上观吗?“可主动要求,安排点大家喜欢也适合我们的项目,比如各种桌游。”杨宇昊建议道。 “我想换个离家近一点的按摩店,该怎么办呢?”“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是一种办法,但这是大海撒网,点对点的话,建议关注相关公司的公众号,里面会有招聘信息。”周彤说。 周彤也是视障者,曾在“金盲杖”举办单位“声波残障社会服务中心”工作,离开老东家是逃离职业“舒适区”的自我挑战。来心智互动做新媒体运营及社群运营前,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了一份与宠物相关的编辑工作。 帅气的朱晓明,是心智互动的开发工程师,拥有独立开发产品的能力,目前负责读屏项目。当公司负责人介绍他时,喜欢玩游戏的营员王涵博、程帅棚发出见到本尊的惊呼。他俩都来自廊坊特殊教育学校。 回答“全盲能否做编程?”这个问题时,仅剩微弱视力的朱晓明说,爱好就是动力,视障者学习编程,可以借助读屏软件,从音频开始。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人问及在公司上班会不会不方便的问题。不过,在第二天晚上举行的“历程2019·生命故事汇”上,一位中途失明的女孩,在分享自己的“人生摸摸哒”时提及,刚到公司,同事们都热心地要帮她倒开水、为她安排特殊工位,她婉言谢绝了这一切,因为搞不定这些,就待不住职场。 她更看重的是:“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和包容的、平等的就业机会,可以使每一个残障者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她说,“即便我们的工作方式和非残障者不一样,那又如何?因为办公室不需要走直线。”她叫谷琳娜,就职于珠海伟创力。 “你从小就看不见的吗?”“是的。”“你上学吗?几年级了?”“我上初二了。”“是在普通学校吗?要不要钱?”“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政府有补贴,上学不要钱,但得缴生活费。”地铁里的这几句简单对线多岁的中年男子之间。把座位主动让给一位老人后,蹲着说话的姿势,透露出中年男子或许是位建筑工人,而他的眼神里始终流露着好奇和同情。 “自信我打5分。”当天晚上,在“金盲杖”空间举行的分享会上,王涵博自豪地说,“我能够在公共场合就眼睛看不见的问题聊天了,这是个巨大的变化。” 同样的话题,不止一位营员提及。“长城脚下,有人问‘姑娘,手里拿的是什么?’我做到了大声回答:是盲杖。”来自江苏泰州的施旭说,“这是我失明后第一次坦然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位视障者。” 曾经听见别人说“盲人”两个字都要怼回去的王浩,在“金盲杖”活动中第一次经历了和一群人拿着盲杖上街行走,由此对手里这根“杆子”产生了新的认知。他说:盲杖不仅仅是工具,借助它不仅提升了出行的信心,更是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认同。 对于这件事,来自北京的肖媛媛更是说得简单明了:“躲无可躲,无需再躲。”“无需再躲”的背后是什么?“我敢拿着盲杖走出去是个进步,但还得承认和别人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弱势的地方。”营员杨荣亚说,“不过,承认了也不用特别自卑,能做好的事情自己尽力做好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