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中国粮的奇迹》第一集丨北大荒拓荒、盐碱地改造“中国碗”装满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28

  《中国粮的奇迹》第一集聚焦于70年来,中国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释放活力,提高粮食产量,从而胜利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的奋斗历程。

  从北大荒拓荒、改造盐碱地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改革,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大生产格局,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项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接续出台,不断释放土地增产潜力,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光辉成果,也是亿万中国农民辛勤劳动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展之路令世界惊叹,共和国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

  当初5亿多人吃不饱,到现在近14亿人吃得好。70年间,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70年前,解决五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新中国的头等大事。国家把目光聚焦到这块中国最大的黑土地,开始大规模开垦北大荒。

  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用汗水和鲜血写下辉煌史诗,在黑土地上刻下了一座历史丰碑。

  如今,北大荒拥有耕地4300万亩,一年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亿斤以上,这里每年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5000万中国人。

  在山东滨海,因为海水倒灌,5000亩盐碱地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为地下咸水提供了畅通无阻的上升通道,如何改造一直是个难题。这只是环渤海地区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中的一角。

  201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它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进行改造。

  这片不毛之地从未像现在这样能够大面积种植粮食。曾经低产缺粮的黄淮海平原,如今已经成功改造了3000多万亩盐碱地,成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在安徽小岗村的一间普通农舍里,严金昌和另外17位农民悄悄签下生死状,将村内的集体土地分包到户,搞起了大包干。

  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3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给予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正式登上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舞台。

  到1984年,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人均粮食拥有量达800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010年,四川崇州农民开始探索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再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土地的新型经营方式。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