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风光拍摄来说,16-35mm F2.8超广角变焦镜可谓是一支必入的镜头,也是业界号称的“大三元”镜头其中之一,佳能在EF卡口中也推出过三代F2.8恒定光圈的超广角变焦镜头,2017年发布的EF 16-35mm F2.8L III USM更是受到诸多好评。而在如今的佳能EOS R全画幅微单时代,佳能对于RF卡口的研发也是非常之迅速,对于风光爱好者的需求自然也不会错过,在今年夏季正式发布了RF15-35mm F2.8 L IS USM镜头,并且在焦段上突破了EF卡口上16-35mm的范围,实现了广角端焦距的进一步扩展,让广角拍摄有更多创作可能。 在镜头的光学结构方面,这枚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镜头可谓是豪华至极,不仅采用12组16片镜头结构,同时还应用了多达5枚特殊镜片,其中通过3枚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实现了大光圈镜头的球面像差校正、广角镜头失真像差校正和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另外还使用了2枚UD超低色散镜片,尽管最大广角为15mm,仍可有效抑制色差产生,从而获得高水准的清晰度。镜头还同时应用了ASC空气球形镀膜以及SWC亚波长结构镀膜技术,可有效抑制因光反射引起的鬼影和眩光,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实现更高画质,更惊喜的是,RF15-35mm F2.8 L IS USM还是目前首支内置IS防抖机构的“大三元”镜头,具有最大相当于约5级快门速度的防抖效果,大大提升了镜头的稳定性和使用场景。 虽然仅仅只是广了1mm,但是对于广角镜头来说绝对是“一寸广一寸强”,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在15mm超广角端能达到约110°30′,整体视野更加开阔,照片观感也更加震撼。 由于加入了IS防抖部件并且镜头内部镜片组件达到12组,所以RF15-35mm F2.8 L IS USM镜头整体重量约840g,比EF卡口的EF16-35mm f/2.8L III USM镜头略重,但即便有了光学防抖但尺寸上则没有太大区别,约为88.5×126.8mm。虽然佳能还有更广的EF 11-24mm f/4L USM镜头,但需要EF-RF卡口搭配卡口适配器才能用在EOS R系统专微上;其他品牌也有类似12-24mm、14-24mm焦段镜头,但要么镜头最前组镜头为凸出的大灯泡结构,安装滤镜以及外出携带非常不方便,要么光圈只有F4。所以,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绝对算得上目前原生卡口镜头中,规格与体型最强也最协调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另外,RF镜头的一大特色便是新配备的控制环,RF15-35mm F2.8 L IS USM自然也不例外。控制环功能可自定义,可以将原本在相机上调整的光圈、快门速度、ISO感光度以及曝光补偿等功能,分配到镜头的控制环上。为镜头控制环、相机的主拨盘与速控转盘分别分配拍摄时的主要调节功能,方便观察取景器时的盲操作,大大提升了操作便捷性。不仅如此,镜头的控制环及对焦环还采用了电子化的设计,可以对旋转方向进行自定义。手动对焦速度也可根据需要或使用习惯进行自定义,可选择随对焦环的旋转速度变化,或与对焦环的旋转量联动。 使用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镜头拍照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很有手感,另外,这次佳能给这枚镜头使用了NANO USM超声波马达,所以在对焦上也十分安静且迅速;在短片拍摄时,能实现流畅的被摄体追踪以及平缓稳健的虚实切换效果,尤其是结合EOS R的新一代全像素双核CMOS AF对焦系统,无论是拍照静态照片还是动态视频都能获得非常好的拍摄体验。 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结合EOS R系统的特点来带了全新的光学设计,不仅光学结构与EF卡口同类型镜头有不同之处,同时加入不少特殊镜片,在12组16片的镜片结构组成中,镜头前端的两片镜片为大口径非球面镜片,镜头最后一片镜片也是非球面镜片,这三片镜片的组合设计,能有效矫正畸变、像面弯曲、像散,以显著改善广角变焦镜头的画面边缘图像质量;而两片UD超低色散镜片的加入,则可发挥相当于1片萤石镜片的效果,实现了对色像差的良好补偿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