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六,象形字。像结构简陋的棚屋之形。商代甲骨文写作“六”(图1),像搭棚于地面,后演进为“六”(图3),突出了棚壁之形。秦代小篆中将上面作屋顶状的两笔向内弯曲,作“六”(图10),隶变后则变为点和横。当“六”作为单纯数字之后,后人再加“卢”(器皿中装着兽肉)另造“庐”代替,表示生活栖息的空间。 六的本义当为草庐,是“庐”的初文。“庐”和“六”古音相近,所以假借为数词“六”。依阴阳理论,六是阴数,即《说文》所谓“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所以又指《易》中的阴爻。 此谓六为阴之变,八为阴之正也。与下文言七九一例。八篆巳见二篇,故类言之。六为阴之变,九为阳之变,圣人以九六系爻,而不以七八。金氏榜曰:《乾凿度》谓七八为彖,九六为变,故彖占七八,爻占九六。一爻变者以变爻占,是爻占九六也。六爻皆不变及变两爻以上者,占之彖辞,是彖占七八也。公子重耳筮得贞《屯》悔《豫》皆八。董因筮得《泰》之八。穆姜筮得《艮》之八。凡阴不变者为八也。 《唐韵》《集韵》《韵会》力竹切。《正韵》卢谷切,音陆。《说文》:《易》之数,隂变于六,正于八。《玉篇》:数也。《增韵》:三两为六,老隂数也。 又国名。《左传·文五年》:楚人灭六。《史记·黥布传》:布者,六人也。注:索隐曰: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蘇林曰:今为六安也。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1986年11月:1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