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要合理调整安排春季学期教学计划,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合理安排上下学时间,避开上下班高峰;暂缓实行中小学延时放学服务。要引导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五)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要大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组织开展校园大扫除、大清洁和消毒工作。要按照要求,全面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及时、妥善清运各类垃圾,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六)切实做好学校家属区疫情防控工作。要配合社区,精准摸排学校家属区人员去向和身体健康情况,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要严格出入管理,非家属区车辆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家属区。对进入学校家属区的人员,要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出现发烧、咳嗽的,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对从外地返回学校家属区的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一律落实隔离观察措施。 (七)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出现发烧、咳嗽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并第一时间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卫健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服从管理者,要一律严肃进行处理。 (八)大力加强联防联控队伍建设。要配齐配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人员,特别是要充实一定的专业力量,为疫情联防联控提供专业支持。要加强对疫情防控人员的培训,掌握防控知识,提高业务和工作能力。要强化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关爱,为他们配备必要的工作和防护设施设备,加强自身保护,确保自身安全。 (九)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要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集中力量,开展学校安全大排查,重点对校舍、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食品、校车、校园周边环境、反恐、扫黑除恶等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查找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和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台账、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加强管控。要加强巡逻力量,加大校园巡逻频次和力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妥善进行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证疫情防控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为打赢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学后,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开学第一天,用一天的时间,围绕疫情基本知识、防控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对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提升教职员工和学生疫情防控意识,增强防控能力,了解并遵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出台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学生开展Ⅰ级应急响应处置演练。 (二)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官网、官微等宣传平台的作用,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及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动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配合当地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要引导教职员工、学生及时关注当地权威信息发布和疫情防控动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要提前制定舆情应对与引导预案,警惕负面舆情发酵。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个人防护素质;特别是要把返校途中的防护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返校途中的个人防护,确保安全返校。 (三)强化思想教育。要加强对疫情高发地区返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政治关怀、工作学习关怀、情感关怀、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关爱和保护。对出现内心恐慌、心理压力大、烦躁不安等心理问题的,要采取心理辅导热线和网络心理援助等方式,尽快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理性认识、正确对待疫情防控工作。要强化“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把疫情和灾难当成教材,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和祖国一起成长,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