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世界经理人》的交流中,伍景辉并没有过于强调企业成长带来的兴奋,而是从成功中看到了更加长远的东西。 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近两年在国内持续加速推进,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的推动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新的发展机遇来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2020 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突破万亿元,达到了10100 亿元,同比增长26.3%。 在IBM 工作多年,伍景辉发现在海外,BI工具的应用非常普遍,数据可视化穿插营销、运营、决策甚至管理,带来了降本增效的效果。反观国内市场的前景非常巨大,回国创业,说干就干。“我们创业刚开始就以AI+5G+IOT的方向去跑,而不是单纯去做商业智能的解决方案。” 正是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让机器做一些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伍景辉向《世界经理人》继续介绍:“通过行业需求去做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标准化后放回工具,再开放给用户使用,这样就形成一个闭环:更多解决方案,更多图表,更多企业用户,更多工具的使用方法。当大量的数据产生后,用户之间或者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关联变成自动的可视化,AI就产生了。” BI 工具与物联网和AI进行整合,可通过对维度数据和建模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导入数据,自动判断维度和建模,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大大降低了用户数据分析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有了潜力无限的市场还不够,还得想办法优化产品去获得用户并且打动用户。怎么样把工具变成一个模块嵌入到更多软件里?全天智能的创新解决方案是“区块链以及Web 轻量化”。全天智能把工具去中心化,落地到具体的行业场景中。那么,怎样不用软件就能使用呢?全天智能把工具轻量化、采用云引擎实时调用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网页、二维码分享,APP 或应用程序都能快速响应。“快,也是可视化生态的重要一环。”伍景辉补充道,“许多用户会关心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可视化的终极目的是对事物规律的洞悉,而非所绘制的数据可视化结果本身。” 全天智能在创业早期教育市场可是花了不少工夫,比如搭建虚拟模型说服用户、打动用户,产品颇受青睐然而,面对产品的火爆,伍景辉和团队在兴奋之余,也隐隐有些担心:如何让这款产品更具AI属性?带着这个问题,团队反复推演,直到结合NLP 实现自动化分析,面向C 端用户实现日常数据自动化归纳分析,最终,这一更新让这款产品收获了大量用户好评。 《世界经理人》曾调研发现,创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创业者的初心相关。“做人和做企业一样,需要更多、更用心的去帮到他人。”而伍景辉一直在路上,他告诉《世界经理人》,创业是他在海外职业经历(IBM)的一个延伸,回国后投身数据可视化创业,很大程度上是期待能够帮助国内企业解决数字化建设难题。如今,5G 的商用会带来物联网的爆发,更多IOT 的设备将接入到数据可视化里,无限的商机即将爆发。 伍景辉始终认为AI是“灯塔”,做人和做企业如同AI,都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反复的实践中反复的试错,这个实践可以是技术研发也可以是经营管理。但是为什么企业也有生存状态好坏的区分,事实上是因为方向不对或者决策错误。最关键的是:试错成本太高带来的风险。换句话说,试错成本低、容错机会多就能生存。从实践到试错再重复循环形成一个闭环,实现数据的堆积和判断,这就是AI智慧的来源。对伍景辉来说,AI就是不断的数据堆积,共创则是最好的实现途径。 “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创业企业其实都可以融入一个共创的环境里,失败了也不要紧,就像我们用完手机要把它放到回收里面。”在伍景辉讲述的故事里,每年因试错失败而倒闭的AI企业数量不在少数,如何利用好“余热”发挥最大的价值?伍景辉坦言AI行业若有一个“回收”机制—把收集的有用的数据作为一个价值体输出到更多的企业、行业里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能推动整个AI产业的发展,因为AI 发展的燃料就是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