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近日,已经有30个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各地推出的民生安排备受瞩目。 2020年,将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并实行挂牌督战。 甘肃省提出,要实现剩余17.5万贫困人口脱贫,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贵州将通过实施省领导重点挂牌督战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3个拟摘帽贫困县,并延伸挂牌督战到村。 福建省在2019年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的情况下,将脱贫攻坚重点放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等方面。湖北省提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及时做好返贫、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湖北省人大代表、恩施州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祖华说,尽管多地贫困人口都已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还是需要通过产业振兴、兜底保障、长效帮扶等方式,系统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建立对新发生贫困或返贫情况的精准监测、快速识别体系,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19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今年,一些地方下决心推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计划。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1000亿元左右;浙江省表示,将制定实施一批新的降本减负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2700亿元;新疆提出将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说,减税降费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信心,企业增添动力、人民得到实惠,下一步应继续落实落细;同时,也有一些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相对有限,应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使其更加精准,与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导向相结合,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更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北京市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河北省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7.5%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将实际增长6%。 同时,今年多地均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北京市提出今年将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针对高精尖产业、城市运行保障、生活性服务业等方面的用人需求,实施清单化、目录化、菜单化培训。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赵郁认为,目前,生产制造业一线高技术工人数量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同时很多转型升级产业也面临人才匮乏困境。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劳动者适应新形势,提高收入水平。 河北省提出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广东省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浙江省将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 多地政府千方百计为低收入群体稳定就业创造条件,提出将加大力度保障重点人群就业。河北省表示,将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天津市提出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千方百计为低收入群体稳定就业创造条件;浙江省将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抓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点人群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压力整体增加。稳定这部分人的就业至关重要。 多地明确提出,将在2020年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后续养老待遇调整提供社保基金保障。 山西、湖北、甘肃等省份均明确,2020年将实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