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民间借贷假象。以各种名目诱骗借款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合同”“空白合同”,有的还要求对前述合同进行公证,为违法目的披上合法外衣。 制造资金走账流水。为制造将全部借款交给借款人的假象,将“虚高借款”金额转入借款人的银行账户,制造与借款合同一致的银行流水。实际上借款人并未取得或者完全取得转入银行账户的前述钱款。 单方制造违约。出借方故意设置各种违约条款、制造违约陷阱、刻意躲避还款等方式,使借款人不能依照合同还款,造成借款人违约。 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虚高借款”时,由关联方为借款人偿还“虚高借款”,继而与借款人签订更高额的虚高借款合同,出借人通过这种转单平账、以贷还贷的方式不断垒高借款金额。 软硬兼施,恶意讨债。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虚高借款”的情况下,通过暴力、胁迫、软暴力、虚假诉讼等手段索取债务。 “如在法院强执中遇到相关情况,在通过合法程序主张救济权利的同时,亦可向公安机关举报。”梁立君表示,法院在收到相关举报线索,也会依法向有关机关移送。文/本报记者 叶婉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发布 这六个问题你需要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密码法,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在密码的应用和管理等方面有了专门性的法律保障。密码无处不在,密码时时刻刻守卫着安全,关于密码法,你应该知道这几个问题。【详细】 聚焦“少年的你” 涉未成年人“两法”迎大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于10月21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改完善未保法和预防法,既可为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也实现了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提前干预和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