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渐行渐近。眼下A股大盘正在年线附近纠结、徘徊,而众机构已开始畅想2020年的美好愿景。海通证券说“牛市已在路上”,中信证券喊出“小康牛”,太平洋证券高呼“拥抱慢牛”,招商证券算出“七年宿命牛”,安信证券提出“成熟牛”,兴业证券画出“核心资产牛”…… 翻阅一份份新鲜出炉的研究报告,不难发现,对于2020年A股牛市究竟能否到来,如果到来又将怎样演绎,激辩声一片。为此,《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近日梳理数十家机构研究报告,并对部分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投资经理、专家学者等进行专访,希望能对投资者2020年淘金A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A股市场2019年1月初恢复性上涨刚刚点燃了市场热情,4月份开始的持续调整又让人顿生疑惑,虽然10月份股指曾节节攀升,但接下来调整至今,仍没有出现明显企稳迹象。 其实,当大家在为市场不断震荡而惶惑的时候,总会找出诸多利空因素,却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能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随着各项改革政策逐步实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备充足的潜力和韧性。透过经济周期规律可以预见,A股真正的牛市也许并不遥远。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聚集。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对2020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为“谨慎乐观”。乐观之处主要在于,一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国际资本流入增多,有助于改善流动性和企业融资;二是汽车消费回稳,新消费持续发力,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夯实。 此外,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周期时间规律比经济逻辑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更高。按照经济周期规律,一轮经济短周期下行,很少超过两年。新时代证券就此指出,2020年我国经济至少能够先稳定下来。如果经济总量是稳定的,对上市公司盈利来说,可能就会大幅反弹。 知名外资机构景顺投资也认为,中国股市有望在2020年取得双位数盈利增长,结构性增长部门(包括消费、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相关部门)的盈利增长将尤为强劲,涨幅有望超过20%。利好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从而推动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增长。 正是基于制度红利的上扬,短期周期力量的反转,逆周期政策的加码以及中国经济弹性、韧性的强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放缓的幅度会收窄,不必对2020年中国经济过度悲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当下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对股票市场的正向影响如企业盈利等因素外,还有A股市场本身的估值因素,而目前A股市场估值正处于低位。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2月6日,A股市场整体动态市盈率仅为17.51倍,相比许多发达市场,A股市场整体盈利增长理想且估值较低。这一点也成为吸引境内外机构大规模进驻A股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境外资金增持、境内养老金及长期资金完善配置、银行理财资金迁移等正形成A股市场多路增量资金。同时,IPO发行保持平稳节奏,投融资平衡新生态加速形成,继续向市场传递长期稳定预期。 华泰证券预计,2020年境外增量资金规模大约为2885亿元至3847亿元。除了境外资金,2020年A股增量资金还有四大渠道。其中,保险资金增量规模为2595亿元至4080亿元;保障类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增量规模为1522亿元至2666亿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有望带来增量资金1000亿元左右;公募基金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有望达4800亿份至5200亿份。 考虑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稳步推进,A股市场正加速构建长线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可以预计,新一轮牛市有望在震荡迟疑中逐步展开。 近期,各大机构2020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密集发布。与前两年有所不同,今年各大机构对后市多呈乐观态度,看“涨”声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