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有关准备好要爱这件事可以这样解读吗?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3-19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211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四川成都,有光华、柳林两个校区,办学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调入部分院校及系科组成四川财经学院;至1953年先后汇聚了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

  学校现有28个学院(中心)等教学单位,38个本科专业,其中8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社会科学总论”“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会计学在中国大陆高校中首家通过AACSB商科和会计双认证,工商管理获EQUIS三年期再认证和中国高质量MBA双认证,金融学专业通过CFA课程与合作伙伴认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教育部首批理农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

  2020年成功申报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3个本科专业;新申报财富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大数据与公共管理、计算金融、数字经济5个本科专业。

  2020年,西南财经大学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计划招生34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85人,实际投档数量85人(包括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招生数量26人)。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653分,对应最低位次为3850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623分,对应最低位次为13474名。

  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金融数学(中外合作办学)(金融服务与量化分析方向)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612分,对应最低位次为18898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金融服务与营销)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94分,对应最低位次为31498名。

  2020年西南财经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34个专业(类)中,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共4个招生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文化统考成绩总分(不含加分)、数学单科成绩、语文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专业志愿先后顺序再次排序择优录取。

  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招生,按照各省(市)公布的选考科目和招生录取政策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进档考生录取时,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

  学校开设的双语实验班、计算机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习期间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金融学(经管国际化创新实验班)和经济学(经管国际化创新实验班)的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建议统考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考生谨慎填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限统考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

  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举办“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实施“新财经+新工科”跨校跨学科教育模式,开设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采用“1+1+1+1”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授课。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学位证书上注明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缓考后暂未取得期末考试成绩的课程,转专业时期末成绩按零分计算。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金融学(CFA国际化实验班)、会计学大数据实验班学生不得申请参加大一结束时的转专业。

  教务处根据各学院公布的报名条件在报名系统中完成资格审核,审核合格的学生可参加转入学院的考核。

  各学院制定转专业工作方案,明确各专业拟接收名额、报名条件、工作程序、考核时间等事项,对拟转入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情况(来源:西南财经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截止2020年8月31日,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占比分别为45.92%、15.86%、14.76%。

  行业分布方面,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行业就业,呈现出鲜明的财经特色。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教育。

  2020 届毕业生(不含留学生与结业学生)总人数为625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679人,硕士毕业生2514人,博士毕业生65人。本科生中男1277人,女2402人;硕士生中男870人,女1644人;博士生中男37人,女28人。

  截至2020年8月31日,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97%。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3.65%、88.77%、87.69%。

  截至2020年12月20日,2020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1.80%。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9.67%、94.26%、96.10%。

  本科毕业生以签约就业为主,其次是国内升学、出国(境),比例分别为26.66%、23.29%、16.77%;硕士、博士毕业生以签约就业为主,比例分别为79.75%、84.62%。

  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西南地区就业。其中,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为43.43%、53.02%、74.55%。

  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有57.59%、68.48%、85.45%的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地区就业。

  本科、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金融业,分别占比33.23%、44.64%,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教育行业,占比81.82%。

  本科、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有企业,分别占比44.04%,45.44%;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占比81.82%。

  参与选调生、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军队毕业生共计234 人。其中,本科生入选选调生35人,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19人,参军41人,共95人;硕士入选选调生135人,参军2人,共137人;博士有2人入选选调生。

  本科、硕士毕业生中分别有1472人、62人选择升学。其中,国内升学分别为857人、48人;出国(境)升学分别为615人、14人。

  本科、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总人数905人,有856人考取“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305人考取本校,551人考取其他“双一流”大学。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