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猛狮科技披露的未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湖北猛狮的资产总额为8.81亿元,负债总额为8.03亿元,净资产为7839.54万元;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为0元,净利润为-3760.86万元。 猛狮科技为2001年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摩托车启动用铅酸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猛狮科技开始转型新能源,当年7月26日,猛狮科技召开战略发布会,猛狮科技董事长陈乐伍发布了《猛狮2016-2020年发展战略目标》讲线”战略纲领,此后猛狮科技通过投资和并购方式推进战略转型。 仅以2016年为例,猛狮科技通过发行5115.36万股股份及支付1239.51万元现金方式收购深圳华力特100%股权,进入输配电及能源互联网业务;以2.25亿元现金收购郑州达喀尔90%股权,强化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业务;以6000万元现金收购台州台鹰80%股权,拥有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务;以600万欧元现金收购Durion Energy AG 55%股权,进入德国储能市场。在政策与市场的利好下,猛狮科技2016年净利润大涨达到9397.69万元,同比增长3276.11%。 然而,曾经的扩张让猛狮科技只是“虚胖”起来,到2017年,由于产业布局及发展速度较快,部分业务拓展不如预期,运营管理能力较弱以及受相关产业政策调整、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猛狮科技出现亏损,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242.74%;2018年,猛狮科技的表现并未好转,净利润为-27.689亿元,同比下降1963.83% 。 接连两年亏损,猛狮科技披星戴帽,面临“保壳”压力的同时,此前大举并购也带来了资金压力的“后遗症”。 11月22日,猛狮科技方面表示,其及下属子公司因资金状况紧张,致使部分债务逾期未能清偿,截至2019年9月11日,到期未偿还的融资债务约28.75亿元,截至2019年11月21日,上述债务仅仅已偿还1529.81万元。 面对种种问题,猛狮科技也早就开启了“自救”模式,剥离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引进国有资本战略股东。 为盘活资产、回笼资金,仅2018年,猛狮科技出让所持的博德玉龙30%股权及吉林猛狮光电的100%股权,出售子公司上燃动力51.01%股权;中止子公司台州台鹰的主要业务;签署了子公司郑州达喀尔的股权转让协议。 此外,2018年12月,猛狮科技首次开展同国有资本的合作,与凯盛科技、漳州交通集团、诏安金都资产签署四方《合作协议》,由国资背景的凯盛科技、漳州交通集团、诏安金都资产三方共同出资约9.63亿元,用于猛狮科技全资子公司福建猛狮复产资金需求和新项目的建设。 2019年8-9月,猛狮科技宣布再次与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国资企业进行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猛狮科技“保壳”进入关键期。11月28日,猛狮科技表示,拟迁址至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争取获得当地给予的各项奖励与补贴,力争实现公司 2019年度扭亏为盈的目标。 对于股价大涨、今年能否扭亏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提纲至猛狮科技指定邮箱,截至发稿时并未被回复。 “行业在比较低谷时候,大家的悲观情绪会放大,但其实并没有想的那么差,现在可能集中性地爆发一些风险,但以后如果都是大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生意,上下游企业之间出现坏账率的可能性就会变低,包括信贷、融资的信用度都会提升。”王菁表示,从目前看,政策面并未出现任何放松或后退的情况,规划还是很明朗的。 不过在这场行业问题集中爆发的洗牌期,猛狮科技究竟是被淘汰的一批、还是能够“死起回生”,首要的考验还是保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