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林彪重返井冈山。时隔40年故地重游,让人生出许多感慨。途经一棵百年老树下,他抚摸着树干上沧桑的纹理,即兴填了一首词: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没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可是,当这份诗文被送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读完之后却提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一句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淡然笑道:“历史公案,不翻也罢。” 1969年9月中旬,林彪、叶群、林立果与医生警卫等一百余人从北京飞往江西樟树机场,第二日一早到吉安,随后即安排车辆上井冈山。 林彪此行是公干,但目的地也很明确,他一下车就看到了井冈山苍松劲柏的全貌,阔别近40年,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感慨。 彼时林彪的身体也不大好,警卫和医生一左一右随时待命,但他好像重拾青春了一般执意要登山,还一边走一边气喘吁吁地对身边的年轻后生和随行的省委干部们追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井冈山是一块福地,天时地利都占尽了,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给革命留下了希望的火种,”他走得慢,步伐却很稳,一手扶着山石护栏,感慨万千:“没有井冈山,就没有我们现在建设如此之好的新中国,这里可是党和军队的发祥地啊!” 当天随行的大都是年轻人,井冈山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只是党史书籍上的一部分和首长们口中的“想当年”,因此倾听者很多,共鸣者很少。不过这并不影响林彪的心情,他一反常态地健谈,看到一草一木都能联想到背后的故事,吕学文甚至觉得,他那天说了一年的话。 一行人沿山坡前进,道旁有一处斜坡,林彪突然兴致勃勃地转头要爬上去,吕学文看了看高度,心惊胆战地劝他放弃。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直到看见林彪在坡顶站起身,大家才深一脚浅一脚跟上去,然后就听到林彪兴奋的声音:“快看,这棵树!” “我认得这棵树,”他摸着树干沧桑的纹理,说道:“当年毛主席带我们下山搬粮,就是在这里歇脚。” 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山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没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毛主席正挑灯夜读,看了这首诗也生出了感慨,他提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两句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随即笑着说道:“历史公案,不翻也罢。” 这让送信来的秘书看得一头雾水,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知道,毛主席这句话里原来暗含着一件往事…… 林彪是在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的,彼时他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营2连连长,随湘南起义军行动,不过也才21岁。 别看他年纪轻轻,却实实在在打过几场硬仗,北伐战争的时候他就因为表现实在太过抢眼,沉稳干练又老成而深受蒋介石的青睐,几度招揽他加入国民党的队伍,但都没能成功。 后来林彪到叶挺的独立团去服役,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受益匪浅,也开始展现出指战员的长远眼光和谋划能力。 之后无论是在南昌起义、潮汕起义还是在闽、粤、赣、湘边区的一系列战斗中,林彪都表现出了惊人的作战天赋,成为让朱德和陈毅都赞不绝口的爱将。 1928年4月,朱德大军登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湖南起义军顺利会师,两位伟大的军事领袖紧紧握手,而就在他们亲切交谈的时候,毛主席注意到了一旁的林彪。 林彪寡言,平素不爱说话,但一开口就一鸣惊人,当他们讨论到党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的时候,林彪突然说道:“那些地主土匪,几个人几条枪就敢割据一方,我们共产党也能坐江山!” 话糙理不糙,这里面暗含着对革命的无限希望,毛主席听完之后立刻对这个年轻后生刮目相看,他问林彪:“你叫什么名字,哪支队伍的?” “还是黄埔四期的高材生呢!”朱德同志坐在一边适时地补充道:“蒋介石曾经多次找他,想让他到国防部去工作。” 从那以后,毛主席对林彪格外关注起来,他发现这的确是一位可造之材,假以时日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后来,在多次击退国民党军“进剿”、“会剿”的战役中,林彪逐渐成长起来,从连长晋升为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 从毛主席带领湖南起义军抵达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块当时被视作暂时休整的落脚点现在也成为了红军力量的核心所在,而年轻的队伍、年轻的党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的层层封锁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人开始看不到希望。 林彪最初也和其他年轻同志一样,只是抱怨,毕竟老是守在井冈山,根据地得不到拓展,物资供应就得不到解决,这么多人吃饭都成问题。 一次午饭时间,林彪看着面前的红薯,不禁觉得憋屈,于是低喊道:“整天吃这些能打好仗吗?能开拓根据地吗?” 毛主席一早就知道了林彪的负面情绪,刚开始他并没有在意,毕竟根据地从军事训练到生产建设,每天那么多事情千头万绪等着他处理,他忙不过来,同时也觉得年轻人一时意气,发泄出来就好了。 可这种悲观的情绪是不能积攒的,越是攒着,越是让人看不到希望。很显然,林彪没能靠自我调节和发泄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随着井冈山处境的愈加艰难,他的情绪也更加悲观。 真正让毛主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在1930年的1月——彼时除夕将至,林彪给毛主席和朱老总写了新年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