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隐入尘烟》线下线上同时热映并且口碑发酵,这一罕见情况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注意。中秋期间趁大家聚在一起,聊起了这件事。在聊的过程中,还延伸出了对线上线下观影异同的讨论。小艾觉得这个讨论挺有意思的,征得本人同意,遂笔录如下。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大屏电视等其他观影渠道的普及,对大多数人来说观影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便利性,使得观影的随意性大增,只要你有时间,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观影。相对于影院观影,这既可免去专门去影院的交通和时间耗费,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我认为这就是流媒体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一。 同时,在影片内容选择上,也不再受到影院下档的限制。浩如烟海的内容,经年累月各个时期的影片,都可以作为选择,而这种选择随着线上流媒体APP软件的智能化,可以从多个维度选择,也可以主动向你推荐。从题材、年代、演员、口碑等维度选择不同影片,更精准符合你的要求,且瞬时完成,瞬间切换,轻松实现看片自由。 另外,线上这种观影模式,具有私人定制特性,完全不用考虑别人的喜好,也可以轻松实现快进、中断、回看、二刷或多刷,而且大小屏打通,完全适应你当时的心情、场景,或上下班、或出差、或旅行途中、或床上、沙发上等,也可坐着、靠着甚至躺着观看,期间也可以选择个人独享、多人共享等观影模式,还可以讨论剧情,而丝毫不用顾忌别人的存在。不知道我们业内有多少人体验过这样的观影。 可尽管如此,也不能就此判定未来线下影院观影面临淘汰的风险。我也坚守这样的执念,时至今日,线下影院观影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像优质的声光效果、沉浸感、社交属性等,这些只有在影院里才具备,而要真正体味一部有一定思想和艺术内涵的影片或特效拉满的大片,大概只有在封闭、不受打扰的影院才能达成。正因为影院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仍吸引了一部分更强调代入感来感受电影这种艺术魅力的人走进影院。 就《隐入尘烟》线上线下同时大火来说,这是由于该片的宣发主要在社交媒体发端,受众主要是年轻人群体,一句“全剧不提一个苦字,却苦出了天际;全剧句句不提爱,却爱入了骨髓”成了打动无数人的Slogan。另外,从实际观影来说,很明显影院观影更能观察到更多画面细节,对理解影片和导演意图更胜一筹。 从这一现象来说,我倒觉得我们曾经对流媒体给影院带来的影响是被高估了。客观来看,线上观影与线下观影都有特定的人群,各有不同的诉求,有时候还能实现互补。 说到线下观影,不管是业内和观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撇开环境、服务、社交等,观影效果的优势还是影院独有的。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目前的流媒体或电视台都能提供4K甚至8K的节目了,影院主流还是2K的影片,但要说实际的感受影院的大银幕明显更清晰。这是为什么?对此有专家从码率的角度进行了对比解释。 我觉得这个说法比较新颖,也符合实际,之前我们仅从像素的层面解释清晰度是不全面的,这里我也对你们科普一下: 在数字时代,我们说的200万、800万像素或2K、4K表示的只是原生视频文件的清晰度,这些原始文件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在存储、处理以及传输、播放等环节对系统及设备造成很大压力,因此都会通过采用某一算法进行压缩编码减小视频文件的数据量。算法的优劣、压缩比例的大小,都会直接体现在视频文件的数据量上,传输播放的码率就是指标,大都以Mb/s为单位。一般来说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比较我们常见的视频播放形式,电视虽达到了4K、8K,但由于其发射、传输、播放体系,并不能做到呈现原生清晰度。限于当前效率与性能的平衡,目前4K电视(甚高清)的码率在12—40 Mbps,流媒体平台也普遍有1080P、4K超高清节目,其传输码率在20—40Mbps,像Apple TV+≥29 Mbps,Netflix 4K:≥20 Mbps,iQIYI臻彩是25Mbps。而目前我们的数字电影就不一样了,按照DCI规范,其DCP中视频文件的码率最高可达250Mbps,而且兼容2K和4K清晰度版本。这样,影院就是放映2K版本的电影,因其压缩小、码率大,主观清晰度仍比4K电视或流媒体的4K节目要清晰得多。而在此基础上,像高帧率、高动态、宽色域这些前沿影像技术才能真正体现出它们对提升画质的作用。 这表明目前电影的画面清晰度仍要优于大多数播放系统,这正是影院大银幕的独有优势。足够的清晰度,才能让观众看清银幕上呈现的细节,获得更多影片的信息,一个真正的影迷是非常看重这一点的,可我们行业有不少人对此是不以为然的。 电影的优势不仅如此,还表现在声音方面。目前,电影已普及了环绕立体声技术,向沉浸式还音技术发展,像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DTS:X临境音等基于对象和声道技术的沉浸式还音系统占比增长很快。这种还音技术能更好的还原或创造自然界的各类声场,配合画面塑造逼真的场景,提供更好的临场体验,仿佛身处电影的场景之中。放眼望去,目前还真没有其他播放媒介的声音能够媲美影院的听感体验。 我不反对你们所说的,但我们看到的是走入影院的观众越来越少,有时候一天的观众不超过一百,叫我这个影城经理当得真是憋屈啊。 究竟有多少观众是冲着影院的优势来的?依我看,他们更看重的是影片特别是优质影片的供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影院生存的未来。 重点影片确实重要,但有时我们宣传上也会结合影院的优势,向客户或观众宣传我们的优势,比如巨幕、全景声等,告诉他们只有在这种影厅观看才能真正体验到这部电影的魅力。像前面说到的《隐入尘烟》。这部影片虽不是一部特效片,但很明显,在线下影院看与在线上看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有的甚至决定了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从这里,我也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影院确实是看电影的最佳场所,而不是可以轻易被其他观影形式所取代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更好发挥这些优势,跟上时代步伐吸收流媒体平台的营销优势和观影便利性,补上影院的短板。 观影效果和过程体验,一直是影院引以为傲的优势,但时代毕竟变了,人们活动的多元化以及时间消费越来越昂贵,迫使更多人追求性价比高的生活方式,说到观影也呈现出这样的变化。电影行业必须懂得和时刻关注这样的变化。从内容生产和影院放映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具体说,就是既要发挥好影院的既有优势,也要去借鉴其他观影方式的优点,而不是越来越内卷。 虽然这场讨论注定没有结果也不会有结果,但在当下确实应该引起业内人更多的思考。当你看完本文呢,不妨权当是一次知识普及和思考的抛砖引玉吧。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