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发布了《养老护理职业发展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海淀区直接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每月可享受岗位津贴,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一线服务工作,最高可获得一次性6万元的入职补贴。 2019年版《标准》还增加了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顺应居家和社区养老需要,在各职业等级中新增养老护理员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强化消防知识在养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在“基础知识”中新增“消防安全”内容;关注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将“失智照护”分层次纳入各职业等级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根据地方积极探索“养老顾问”服务等实践,新增“能力评估”和“质量管理”等两项职业技能。 记者先后采访了多位养老机构运营者,他们普遍认为,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有待提高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每一位养老护理人员都要经过严格培训,合格了才能入职,不合格的辞退或者从保洁员开始做起,只有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才能更好地照护 据了解,为提升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各地也曾制定相应举措,例如,2016年,上海市实施“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制定发布《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20152020年)》和《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 今年,山东济南市计划培训5500名养老护理人员,除积极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相应培训班外,市和各区县民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这个主题,突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提升这个重点,尽快形成并启动市、县两级的养老服务培训工作。 邹文开建议,在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方面,一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和层次。二是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指导技工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是加强政策保障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促进养老护理员的技能等级和收入水平同步提升。 据了解,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将以公布实施2019年版《标准》为契机,建立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示范点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 “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但是真正从事养老护理员这份职业的人并不多,随着国家的重视,期待未来薪酬待遇能够提高,护理技能不断提升,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专业化精细化程度更高,养老护理人员有数量也有质量。”张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近2.5亿,全国预计有40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需要1000万护理员,但现有护理员不足30万人,存在巨大缺口。 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一个人照顾若干个老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偏低成为普遍现象。脏、苦、累,报酬低,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重要原因。 从人员构成方面来说,我国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是下岗工人、农村妇女等,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进养老院工作之前除了生活经验,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应对老人 需求及特殊照护的专业知识。此外,由于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低,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慢,护理人员的国家技能考核对他们来说“压力山大”,付出时间成本太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挡了“有心护理、无力考证”的人的脚步。 总而言之,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感少、成就感低,是护理职业迟迟得不到发展的原因所在。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养老现状,打破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现实窘境,满足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2019年版《标准》在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缩短晋升时间等方面的改变可谓恰逢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