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与一代相比,大部分二代在海外接受过高等教育,与父辈的教育环境存在巨大差异,他们往往具有更加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和行业知识。由此导致的两代人价值观差异也会促使二代更倾向于脱离父辈的产业范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也曾撰文分析称,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创业者自身不愿意淡出权力中心,对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认识不充分造成的。当然,二代和一代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使得二代对接班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 不接班的史梦晓,选择了与所学对口的金融行业作为职业起始方向。实际上,不愿接班转而做金融的二代并不少见。 李秀娟在撰文中表示,在其对二代的接触和采访中,发现许多二代对金融和投资的兴趣远远大于继承父辈产业。在采访的60多个案例里,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二代或多或少都涉足金融投资领域。“有在金融机构全职上班的,有和朋友合伙开金融公司的,也有帮助家族企业管理金融投资项目的。” 当然,成功失败者皆有。成功者如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独子何剑锋,不接手家族企业管理权,自己在外创立投资公司,最后以股东身份进入美的集团董事会,成为非执行董事。 失败者如昔日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海鑫钢铁创始人李海仓之子李兆会,将海鑫钢铁作为涉足金融投资的“取款机”,在二级市场上频频出手,让企业陷入困境,最终在2014年底进入破产程序。 其一,不愿再像父辈那么赚辛苦钱。现存家族企业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在企业转型升级当口,面对利润薄弱的实体经济和下滑的产业发展,二代不愿意接手越发艰难的实业。 其二,已经有“第一桶金”,父辈的财富积累为二代带来投资的“第一桶金”,家族人脉关系也为其提供了优质资源。若有效利用,“钱生钱”既可以使部分财富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满足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其三,专业上学以致用,投资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二代海外留学,进修了金融、经济、财务等专业,自身学历和资源积累促使他们倾向于从事金融行业,既想学以致用证明自身能力,又希望维持生长于财富中的舒适生活方式。 其四,时代发展使然,顺势而为。实体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任何行业的利润率都很难超越金融投资的高回报率。金融投入低、回报快、收益高,二代们希望顺势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