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公司同时在另一个平台开店,新增了一大批新用户,只用几个月的时间,新平台的销量就几乎占到了之前平台的1/3。 “数据增长实在太快了,我们真的没有想到,因为我们并没有怎么花钱,但量一下子就起来了”,吴欣说,那时工厂为此新开了一条产线,也新招了一些工人。 吴欣所在的电商部门也新招了几位负责客服的员工。“电商平台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它们很重视售后服务这块。”他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工厂在几年前卖出的产品质量出问题了,当然不能退货了,但是平台小二还是会帮助消费者进行了换货,直接发了一件新的过去。 吴欣说,类似这样的举措,平台有很多,在销售的商品类似的情况下,每个平台都会想方设法地留住消费者,形成一种服务上的竞争,消费者是最终的受益者。 “其实如果这次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我们心甘情愿。可是被平台限流,我们根本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他说,现在商家对于平台来说显得很弱势,被打击后毫无办法。 “我研究过数据,新平台销量的增加并没有影响原来的平台,这块可以说是净增的。因为两个平台的客户人群可能不一样,我们卖得东西从设计到价格都不一样,我们本以为这是一块可以再去挖掘的市场”,吴欣说,当他被“潜规则”的时候,意味着一定要放弃其中的一部分。公司的“蛋糕”小了,消费者也少了一些选择。 “在那一刻,店铺已经死掉了。小二说我们关掉那个平台的店铺,就会给我放开流量。其实我们都知道,店铺已经很难回去了。在限流的这些日子里,我们的数据一落千丈,每天公布的前100名榜单都‘榜上无名’,自然流量几乎归零,销量等所有数据降下来,老顾客也慢慢流失,店铺已经没救了。”吴欣摇了摇头。 又进入电商旺季,可他的店铺丝毫没有往年热火朝天的景象。他预测,今年的双十一,店铺的成交额可能只有去年的千分之一。 吴欣指着手机上存着的《电商法》文档说,“我们都觉得这是违法的。你看,《电商法》里不是说了吗?平台不能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 不过,吴欣说,作为一个普通商家,如果真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显得太难。“我甚至没法取证,因为整个平台都是他们的,数据也是他们的,这也是为何普通消费者没法很直观地感受电商潜规则的原因”。 这半年来,吴欣仍然在为店铺运营努力着,哪怕多卖出一件,就多一分希望。刘庆仍然时不时走到备货仓,拍下一张照片,发在高管群里。虽然没有配文,几位高管仍能不断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如果一定要被选择,能不能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他们才是上帝,不是吗?”在采访的最后,吴欣反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