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生病住院,年近八旬的广东广州市民莫先生被诊出淋巴肿瘤,惊讶之余“深感恐怖”;广东佛山85岁的余先生说起发病,更是连连说“想法很多”,觉都睡不好了。 他们的惊惧可以理解。在我国,淋巴瘤正逐渐成为公众健康一大威胁,发病率年增速达5%。当老年乃至高龄遇上淋巴瘤,一旦出现中枢性侵犯,治疗将面临巨大挑战,化疗等传统方法效果不好。 CAR-T细胞治疗这一颠覆性方法的出现,给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淋巴瘤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李文瑜在分享治疗成果时感触良多:“抗击淋巴瘤,我们铭记每一次战胜疾病的不易,每一份生命的力量都值得尊重,生命值得,希望不息!” 莫先生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在3年多前,已是75岁以上的高龄,回想起来那是一场“双重打击”。 莫先生说,本来那次就是因病住院,没想到一住院就发现患肿瘤,“淋巴瘤?从未注意,但肿瘤,总让人产生很恐怖的想法……”莫先生的担心后来被证实,第一期治疗是化疗,一年多后肿瘤出现了复发的现象。 余先生比莫先生还年高,2年前已83岁,“2月11日发现右颈有一个地方突出来,2月17日住院检查,确诊是恶性淋巴瘤”,余先生说“那真的是心情很紧张,想法很多”,以至于他对各个诊疗的时间点至今背得出来:“3月22日第一次住院化疗,然后是4月、5月、6月,可没想到,四轮下来,肿块还更大了!” 同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莫先生、余先生,先后慕名向淋巴瘤诊疗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行政主任李文瑜求医。 专攻淋巴瘤20多年的李文瑜,非常理解高龄患者的惊惧心理:“淋巴瘤分了上百种,一半是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容易诊断,传统治疗办法也明确——化疗,但70多岁、80多岁的患者,疗效并不好,中位有效时间仅为1-2年。” 莫先生、余先生这样的情况,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患者年龄大,免疫功能异常;二是一旦出现中枢性侵犯,且引起严重的神志改变,那么传统治疗效果不好。 “这样的患者,无法获得化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传统治疗的帮助,成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系统被侵犯,中位生存期仅约半年。”李文瑜与同事常常碰到传统治疗结束时患者突然出现神志的改变,死亡率特别高,是身为医者的“痛”。 值得庆幸的是,化疗时代解决不了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痛点”,新药时代解决了。而这个新药,正是近年来大热的CAR-T细胞治疗。 CAR-T不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药,是一种“个性化定制的药物”,更准确应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目前国内获批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共有两款,其中阿基仑赛是唯一获批用于二线适应证的。李文瑜介绍,CAR-T细胞治疗的具体做法是采集外周血的白细胞,在体外分离出T淋巴细胞,应用基因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装载上能识别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单链抗体基因和增强T细胞的活化功能的基因,最后将制备好的T细胞(CAR-T)回输给患者,能够体内扩增,发挥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与传统治疗相比,CAR-T细胞治疗的副作用更小,且为那些对传统化疗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尤其对中枢侵犯、复发的患者,CAR-T细胞能进入中枢,杀伤肿瘤细胞,展出一种非常显着的治疗效果,李文瑜说:“常用化疗药哪怕是大剂量,也仅有10%可进入中枢。” “到现在3年多啦!我的身体状态虽然没达到五六年前未生病前的水平,但达到自己很满意的状态!”莫先生如今相信,从此淋巴瘤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 比莫先生还要年长5岁的余先生,笑言“自己至今念不出准确的药名”,但两次治疗后,2023年10月出院至今“一切很好”,按医嘱每月检测,结果都是接近正常,他说:“我现在饮食正常,连体重都已恢复到未发现病情之前。不愧是最前沿的治疗,厉害!” 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CAR-T疗法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之一,淋巴瘤科正是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成员单位之一,在这里,我们聆听到无数医患“一条心”,团结一致地克服困难的动人故事。 莫先生在细胞治疗期间,刚好赶上新冠病毒流行,不幸感染了,当时口服新冠治疗药物的同时进行CAR-T细胞回输,曾出现一度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一度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医学博士陈菲莉医生介绍,经过及时对症处理,莫先生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按计划在治疗后14天出院了。 比莫先生还高龄的患者,李文瑜团队至今遇上4例,虽然病情复杂,让人担心过程中尤其是输注后14天“爬坡阶段”(CAR-T细胞在体内逐渐扩增,最后达至高峰)出现毒副作用,但医患并肩作战,成效显着。 “做治疗,要进舱,说实话,无论患者还是我们,都有点紧张。”李文瑜说,14天里,与化疗、靶向治疗相比,CAR-T治疗副作用都是非常低的,但患者也可能发烧、神志兴奋等等,团队陪着患者“话疗”,出加减题“考试”评价……等到顺利出舱的那天,患者、家属与团队紧紧握手,“成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满场开心。 治疗后的随访管理里,患者们的顽强生命力量总是让人动容。“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原来是钢琴老师,后来还经常弹琴给大家听,门诊复诊时爱穿着高跟鞋,戴着漂亮的耳环,开开心心地来,大家都叫她‘小姐姐’”,“小姐姐”的儿子对医生万分感谢:“没想到治疗给了妈妈这么高的生活质量!” 每当看到七十岁、八十岁的老人家,能够顺利地战胜病魔,重拾欢笑,李文瑜与团队的内心总是无比欣慰与自豪:“生命值得,希望不息,愿更多病人在细胞治疗时代获益!”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着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