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基本就是处于天下第一的局面,所谓“国泰民安,四海升平”都不能表现出这个皇帝的治国水平,真正有志向的皇帝追求的都是“四海来贺,万邦来朝”,而其中又尤以清朝乾隆为最。他能够实现古代帝王的这一至高追求,南征北讨创下了赫赫威名的“十全武功”。 在“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项就是位于喜马拉雅南坡的一个小国锡金成为了大清朝的一个藩属国,清朝对其负有宗主权以及保护责任。那个时候的中国,虽然已经不再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但在局部区域内依然处于文化中心的地位,以至于其他邻国之间遇有不平之事,都会找到中国进行公证。 锡金就是在遭遇到了邻国尼泊尔入侵又无法阻挡之后,就很自然地向清朝求援,当时的清朝在经过康熙与雍正的积累之后,正是国力雄厚的时候,而乾隆又是一个想要证明自己的帝王,就算是没有事也难免要去找点事。何况是这种“友邦有难”的情况呢?乾隆在名正言顺之下出兵两次,帮助锡金打败了尼泊尔的入侵者,并且直接打到了尼泊尔首都,让尼泊尔也成为了清朝藩属国,锡金对于中国也就有很多的感恩之心。 然而乾隆时期的清朝,已经只剩下盛世下的余晖,随后就迅速走向衰落,国内被英国等西方列强打得狼狈不堪,对于藩属国自然也就难以负起保护责任。锡金一度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尽管其国王依然心念中国,甚至上百次申请加入中国。但是对于当时自顾不暇的中国来说,不仅没有太多益处,而且还要为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看似是一件无益而易有弊的事情,因此也就置之不理,只是就辜负了锡金国王以及其人们的很多心意。 后来英国退出锡金,将政权交给了锡金国王,然而没过多久就被印度给吞并,印度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靠近其国而国力渺小的锡金自然是其扩张的首选。在1949年6月,印度军队进入锡金,并且让印度人担任了锡金首相,后来在1974年的时候更是出台法案直接将锡金称为是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的国王对此极为不满,他在得知印度要彻底吞并锡金之后升起了五星红旗,单方面宣布锡金是中国领土,然而三个小时候就在法律意义上被并入了印度,随后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后承认锡金为印度领土的国家,所以很多人在中学时期的课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就是“中国有15个邻国”,但是后来却变成了“中国有14个邻国”。 印度在1949年实际统治锡金,在1974年彻底吞并锡金,中国对此行为的合法性长时间未予承认。2003年,印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宣布承认中国对于西藏主权的合法性,中国于2005年修改了教科书以及地图与锡金相关的内容,彻底承认那只是印度的一个邦。对此,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