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这一天将注定载入国内期权史册,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将一起上市。 2015年2月9日,我国首个场内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交易,实现了场内股票期权“零”的突破。近五年来上证50ETF期权运行平稳其,上市交易量稳步扩大,市场认同度逐步提升,为期权衍生品扩容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50ETF期权成交及持仓量再度接连创下新高,已成为标普500ETF期权外全球第二大ETF期权产品。 交易所指出,此次扩大期权试点,新增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意味着我国股票期权市场进入多标的运行的新阶段,丰富了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 回答:期权是指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某种资产的权利。 回答:期权和期货都是基本的场内衍生品,都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并具有一定的杠杆性。但是,两者在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收益特征、保证金制度和合约数量上均有较大区别。 首先,期权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而期货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期货的买卖双方在到期日必须按照交割结算价进行交割,没有放弃交割的可能。与期货不同,期权交易的是权利。买方支付权利金后取得相应的权利,而不承担履约的义务;卖方卖出权利收取权利金,须承担履约的义务。 其次,期权与期货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期权的损益与标的资产的涨跌是非线性关系,两者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而期货的损益与标的资产涨跌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再次,期权与期货的保证金制度不同。期权买方通过支付权利金获取权利但不承担履约义务,无需缴纳保证金;期权卖方收取权利金并承担履约义务,为了保证期权合约的履约,需要缴纳保证金。期货买卖双方都需要缴纳保证金。 最后,期权合约的数量多于期货合约。一般而言,期货在每个合约月份上只有一个合约;而期权在每个合约月份上存在多个不同行权价格的看涨和看跌期权合约,因此合约数量较多。 总体而言,期权和期货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期权相对于期货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但并不能由此完全替代期货,期货、期权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提供流动性,可互为风险对冲工具,可以构成较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无论从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各国实践来看,期权和期货几乎都是并行产生,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风险管理的两块基石,利于投资者多样化、复杂化的避险需求。 回答:ETF期权是在你支付一定额度的权利金后,获得了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某个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指数基金的权利。到期后你可以选择行使该权利,获得差价收益;也可以选择不行使该权利,损失权利金。 股指期权则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资产的期权。股指期权自1983年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诞生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时期,作为全球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避险工具,股指期权在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答:沪深300ETF期权的标的分别是在上交所上市的华泰柏瑞的300ETF和在深交所上市的嘉实基金的300ETF。 华泰柏瑞300ETF是上交所上市的首只跨市场ETF,成立时间是在2012年的5月4日,经过多年发展,当前的规模已经达到345亿元左右,是场内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 嘉实沪深300ETF是在深交所上市的首只跨市场ETF,上市日期是在2012年5月7日,目前该基金规模达到226亿元左右,是深交所场内规模最大的ETF基金。 此前,国内市场的股票期权仅上证50ETF期权一个品种。在市场运行过程中,50ETF期权交易量逐步扩大,市场认可度也逐渐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50ETF期权不断发展壮大的一大原因在于金融期权相比金融期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衍生品工具。而在沪深300ETF期权和股指期权到来之后,将显著扩大国内股票、股指期权的策略范畴,形成多指数、多策略之间的互补,能够更高效地应对多种资产管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