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常用的老物件,在见证时代的变迁发展后,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人们对它们的情感和怀念却与日俱增,不曾消退。 在成都“楠木山馆”,“旧时光”藏在随处可见的老物件里。50多平方米的店里,只留下了一条窄小的过道。马蹄灯、老式时钟、放映机、收音机、黑白电视……甚至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老物件都按照老板叶元章的喜好,以及物件的类型摆放在了店里不同的位置,进行出售。 叶元章曾是成都市发动机厂的一名工人,由于十分喜欢老物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44岁的叶元章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去“淘”一些杂货。“以前的东西不算贵,看到有什么喜欢的我就买下来,最开始摆在家里的那些东西大概花了1万元左右。” 谈起曾经的“收藏路”,叶元章十分感慨:“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我觉得收藏就是这样,把一个喜欢的东西放在那儿,放再久我看着心里也欢喜。” 2003年,叶元章如往常一样去二手市场“淘宝”。在快散场时,路边一个破旧的老式立钟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个钟是锡合金镀铜的,铜都变绿了,站也站不稳,外观的壳子也有些要散架的趋势。但我一眼就看到了它门面上雕的八仙过海,把它扶正后,它的内芯还是好的。”当时在叶元章的“宝贝”里并没有这么特别的藏品,于是他果断地把钟买回了家。 重新打钉粘贴、复原、上漆、做旧……叶元章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将老式立钟恢复到了最好的状态。“修好之后,那个钟走得又准又好,打铃的声音都特别动听。”谈到自己喜爱的老式立钟,叶元章显得十分开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叶元章收藏的物品越来越多,甚至储藏都存在困难。“家里只有要空的地方几乎都放满了老物件,实在放不下的,只有寄放在别人家里,或者放在租的房子里。” 2010年,叶元章在成都龙潭市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叶元章回忆,一开始家人并不支持他,认为他的收藏品都是废品。“我原来买这些东西,都是用自己的‘私房钱’。一开始买回来了我也不敢和家人说,藏着掖着。后来,我开店的时候跟我爱人保证,我就先开半年,如果亏了我就再也不做了,全部都扔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随着复古风潮的来袭,老旧的物品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时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在老物件上找寻自己的记忆。在小店还未开张的时候,叶元章就已经做成了好几单生意。“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像‘70后’‘80后’,他们会买一些带有童年记忆的玩具。”叶元章说。 生意的好转也改变了家人对叶元章的爱好的看法。2012年,龙潭市场拆迁,叶元章将“楠木山馆”移至洪河二手市场后,就再没有离开。叶元章说,现在店内的消费主力军几乎都是创业的年轻人,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收藏者并不多。老物件只是收藏品并不属于古董,尽管利润不大,但也颇有盈余。 20多年来,从最开始因为个人兴趣收集老物件,到现在为了购买者而四处搜罗物件,叶元章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其实我的藏品也跟随买主的喜好在变化。有可能这段时间他们要买收音机,但有可能过段时间他们就想买自行车了。虽然东西老,但是我们也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