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四月八”祈子习俗源流考(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05

  除了上文所论,“四月八”祈子习俗还与本土文化中的九子母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九子母是上古时期妇女生产的庇护之神,《汉书·成帝纪》云:“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应劭曰:“甲观在太子宫甲地,主用乳生也。画堂画九子母。”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沈钦韩《汉书疏证》曰:“‘应所言指产舍也。画九子母,盖应所目知。’案《玉海》,洛阳宫、螽斯堂、则百堂,盖此类也。”按螽斯、则百分别见《诗·周南·螽斯》和《诗·大雅·思齐》,为颂人多子的典故,故二堂皆是产舍,甲观亦应是产舍。这说明,汉成帝时,九子母就已被视为生育之神画于产舍。

  关于九子母的传说可追溯至《楚辞·天问》:“女歧无合,焉取夫九子?”王逸注曰:“女歧,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闻一多认为,“女歧即九子母,本星名也”,与尾宿“九子星”有关。《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宋均云:“属居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张守节称:“尾九星,为后宫,亦为九子星。”又“尾为太子,曰君臣;斥绝,不和”。《春秋元命苞》亦云:“尾九星,箕四星,为后宫之场也。”《晋书·天文志》承袭上述诸家说法:“尾九星,后宫之场,妃后之府。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嫔妾。第三星傍一星名曰神宫,解衣之内室。尾亦为九子,星色欲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叙,多子孙。”值得指出的是,《晋书》在这里并没有记述“明暗不常”的情况,而是突出“大小相承,则后宫有叙,多子孙”的特点。这意味着,“多子孙”的九子星降落在地则为“九子母”神,进而具有了生殖崇拜的意义。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为这种天上的星宿崇拜转化为地上的人格化神祇提供了相关的线索,其云:“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沣、滈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九子星所在之尾宿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理应也有庙祠供以祭祀。东晋刘欣期《交州记》则为这种推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石九子母者,坐高七尺,在今州寺中,九子悉附于石体。传云浮海而至,士庶祷祀,求子多验,于今不绝。”此处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九子母被供奉在“州寺中”,已与佛教产生了某种联系。故《荆楚岁时记》言“长沙寺阁下有九子母神”。

  然而,与刘欣期不同的是,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明确指出向“九子母神”祈子是在四月八日。为何?欲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时间点在当时的意义。按照佛典文献解释,四月八日乃“以春夏之际,殃罪悉毕,万物普生,毒气未行。不寒不热,时气和适,正是佛生之日”,而在本土传统时间观念中,孟夏四月正是东方的“苍龙星宿跃出地平线,苍龙为阳物,苍龙的出现象征着阳气的旺盛。而苍龙的尾宿在古代被视为主掌生育的星辰”,则于此时祈子或较平日更易获致灵验的效果。此外,古人还认为“四月不仅是阳气上升的时节,亦是长养的时节,人们的生活习性要适应这一自然环境的变化,达到与天道的协调”。《管子·五行》云“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六朝民众巧妙地依托“四月八”的时间点,将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生殖崇拜祈子习俗纳入浴佛节体系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研究”、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观音信仰与六朝志怪小说互动研究”(XSP18YBZ017)阶段性成果)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