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关于新宇宙遇娇记网友是怎么说的!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1-10

  有这样一个人,在清理垃圾堆时,无意间发现了古代一张病假条,他经过各种努力,始终坚持这幅字迹是王羲之的真迹。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历时三年之久,该字迹被鉴定为唐摹本,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这幅临摹的字帖与其真迹却也相差无几。

  被一路否定的万育仁这其中的心酸可能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那这三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万育仁的三年鉴宝之路。

  万育仁是上海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因从小酷爱历史尤其喜爱书法,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古代大家的字帖,毕业后也顺利进入博物馆工作,从事了他心爱的文物古迹研究。

  1972年,万育仁接到馆里的通知,清理库房并整理过去搜集的文物,在整理过程中,在一个不起眼的垃圾堆角落里,他看到一幅不同于其他字迹的草书字帖。

  他拿起仔细一看发现,这幅字帖字迹刚劲有力,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凭他多年对书法的研究和自身的职业素养告诉他,这幅字迹一定不简单,于是便带回家细细研究。

  他仔细观察发现,书写用的是绢布而非纸张,在古代,能够用绢布书写一定非寻常人家,而且这幅字贴泛黄陈旧,想必时间一定非常久远。

  再仔细一看发现它的风格颇有王羲之的风范,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通过做了大量对比后,让他更加坚信这就是王羲之的真迹。

  而且从历史文物的角度来看,这幅字上还有一些皇家典藏章,如“御书”、“政和”、“宜和”等,这些印章都很有章法,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仿造的。

  虽然万育仁通过大量比对分析后认定是王羲之的真迹,但那也只是自己的猜测,他本人也不是鉴定专家,所以便将这一发现告知馆长,希望他可以找来专家鉴定它的真伪。

  但是经手了好几位专家,他们都说是赝品,只有万育仁坚信它一定不是赝品,奈何自己所识专家不多,因此也无法找人鉴定其真伪。

  197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万育仁结识了擅长古书画的谢稚柳先生,在书画鉴定上,先生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专门从事书画鉴定工作。

  经过上海博物馆科学实验室的软X光透拍,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突然显现了出来。

  在那个年代,被发现的传世古书画上从未见过印有两印者,独见此《上虞帖》,这个发现让二人都惊喜不已。

  虽说是临摹,但这幅墨迹尽得王羲之真谛,可以说是临摹得出神入化,与其真迹差别几乎没有,收藏价值不逊于真品。

  虽说最后没有鉴定其为王羲之真迹,但万育仁这么多年来的坚持也算是没有白费,毕竟让这幅字迹一下子从垃圾变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对此,谢稚柳先生生前曾说过:“《上虞帖》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沧桑,今天终于重耀于世,羲之墨迹既久绝于世,唯有唐摹,犹足为文物之经营,使得千百年后,犹得令人想见王羲之五十之年的翰墨风流。”

  《上虞帖》自唐以来,被后代人反复研究,在字帖上有宋徽宗的金题及朱印以及南唐的朱墨印记,足以证明它的流传上限,也说明它有着一段非常悠久的历史。

  而今,被公之于众是多么难得的事,但这个鉴宝过程却充满曲折,如果没有万育仁的坚持和谢稚柳的慧眼识宝,想必也就不会有今日的问世了。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着名书法家,他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擅长草,行,隶,楷,其书写风格被后人广为学习和临摹,他所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虽然他的真迹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已经所存不多,但是他自成一体的书法风格是值得后人去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通过这个《上虞帖》的发现过程来看,我们得出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