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位一体”系列解析我们来关注有关“录取”的相关事项,“三位一体”的录取模式是怎样的?志愿填报、学校挑选又是如何的呢?更多 今天的“三位一体”系列解析我们来关注有关“录取”的相关事项,“三位一体”的录取模式是怎样的?志愿填报、学校挑选又是如何的呢?更多学生与家长关心的问题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清楚! 录取依据是由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的按一定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具体比例要求由试点高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确定,但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 高校按已公布的招生规则和计划,依据综合分高低按比例提供名单,由省统一投档、高校择优录取。各高校具体录取规定及专业投档办法在招生章程中明确。 部委属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安排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完成录取,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志愿填报。 2019年省属院校三位一体志愿于6月26、27日进行提前批填报,高水平大学5月27日登陆“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是否参加以及志愿顺序确认,相当于志愿填报,6月25日前完成录取工作。 “三位一体”招生录取安排在普通类提前录取,如果未被录取,如果报考以后自己放弃填报志愿,都不会影响普通类正常志愿填报与录取,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高校与专业的机会。 考生自主报名,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但各高校“三位一体”招生一般都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特别留意。考生如果高考发挥很好,即使已经通过高校综合素质测试,取得了入围资格,仍可以放弃填报志愿,并无法律、政策的刚性约束。 高校对三位一体招生报名一般设有前置条件。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提出本年度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确定考生中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和学考等第(几个A或几个B)条件。考生符合这些要求和条件就可参加网上报名;初次遴选审核通过名单会在各高校官网公布。 第一阶段,拟在我省报考2019年三位一体招生的考生,需参加过去年12月全省高考网上报名和现场报考信息确认; 高校结合中学阶段素质评价结论情况,自主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建立的考核专家师资库,每个专家组由5人以上组成,在考前随机抽取;测试内容标准由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要求来定,重点测试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或专业潜质;一般采用笔试、面试等办法。由于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分值权重不小,素质特长和能力突出并发挥好就可以得高分,也就会有先发优势和意外惊喜。 高校三位一体招生,将每位考生的学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高考成绩,按事先公布的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50%。比如某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中确定按2∶3∶5的折合比例合成,就表示综合成绩中学考占20%、综合素质评价占30%、高考成绩占50%。按招生计划一定比例确定三位一体招生入围名单并公示。 认真阅读“三位一体”招生章程,清楚地知晓各项内容,特别是报名资格要求、高中学业成绩计算标准、特长生要求、最低分数要求、转专业条件、报名和综合测试时间、以及最后的分数比例等。切记,招生章程每所学校都会不一样的,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细读、读懂、读透,也不能根据往年的情况来应对,同一所学校不同年份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说明,也是要注意的。 在选择报考学校时需清楚该学校近两年的具体录取情况包括录取分数(把往年的招生信息数据进行一个分析)等。结合学生自己模拟考的分数以及对高考的预判,从自己预估的高考段位与范围,进行院校的选择。摸清该学校综合测试的形式、内容、要求等,这是获得综合素质分的关键前提之一。 综合来说,所选学校与要与自己高考预估相匹配,并在层次上有一定区别,建议争取冲、稳各一所入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