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福尔摩斯般的高强技艺,通过抵达一个个扑朔迷离的事发现场,抽丝剥茧、拨开迷雾、探寻真相,直到“真凶”浮出水面。 他们有比柯南更先进的侦查手段,在实验室里处理、分析、研究病毒样本,确认阳性病例、追溯病毒源头,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追踪密切接触者打响“出发”的一枪,及时关上病毒传播的潘多拉魔盒。 疫情暴发一个多月来,广东省疾控中心的病毒侦探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投身抗击疫情的广东最前线、湖北主战场,揪出“真凶”,防控疫情。 1月16日,珠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A先生的体温突然上升到38.7℃,引起主治医生的警惕。主治医生马上安排病人做胸部CT,并查看检查结果,将其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A先生成为珠海首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夫人B女士和女儿也相继确诊。这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立即引起各方重视。 “到过湖北吗?”“何时开始发烧?”“接触过哪些人?”A先生的流行病学史调查立即启动,主治医生刨根问底,了解到他和夫人B女士几天前来自武汉,到女儿家探亲。 一份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很快被送到病毒侦探的案头。这时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李剑森刚结束汕尾现场调查,排除了一个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找到‘真凶’,关键是A先生一句看似巧合的‘证词’。”想起“破案”场景,李剑森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 A先生在报告里回忆,抵达珠海前,他曾在武汉参加了一场10个人的朋友聚餐。而在李剑森案头的另一侧,惠州送来的一份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显示,疑似病例C先生和D女士也曾在武汉同一个地点参加一场朋友聚会。 “他们是好朋友?可能参加同个聚会?”依据多年的侦察经验,李剑森警觉起来,珠海、惠州两起独立事件可能有千丝万缕关系。 作为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调专家,李剑森与同事们经常参与当地的调查工作,建立起一个个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他迅速抵达事发现场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将医院的隔离措施严格升级,并对C先生和D女士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仔细询问后线人确实是好朋友,且在武汉参加了同一场聚餐。 很快,C先生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患者,D女士和一批密切接触者被隔离观察,有效地阻断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扩散传播。 作为常住人口超过1.1亿的经济大省,广东疫情防控战情紧急,广东省疾控中心将“侦探队”扩充到15支,覆盖21个地市负责对当地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并开展流行病学史调查。 “收治医院”是必须侦察的案发现场。抵达医院后,病毒侦探会先把医护人员和当地疾控人员召集起来,评估传播风险,建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 “受害者”是探求真相的关键突破口。病毒侦探会查看当地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找到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并提醒当地政府采取最严格管控措施,切断病毒四处逃窜的通道,遏制病例增加,为医疗资源“减负”。 36岁的S先生在珠海发病,同大巴车的密切接触者被果断隔离,素不相识的H先生被及时确诊;梅州一对母女相继发病,其详细活动轨迹被迅速公布,时间精确到以小时计;江门第22例确诊病例的行迹公开,同车厢已有5人确诊,均被马上送往医学隔离观察…… “每次仔细调查的背后,一场场可能出现的社区传播被扼杀在摇篮中。”李剑森说,病毒侦探的职责使命就是找到真实全面的病人行动轨迹,阻断病毒续代传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广东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例病例确诊的背后,是病毒侦探们多次细致的检验和复核。 “有一个疑似样本要送来!”此前几天,广东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武婕的手机铃声响起,听到深圳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声音有些急促。 当天傍晚,疑似病例的样本被送到,武婕和同事们马上投入检测,但这种新型病毒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谁也不知道哪种试剂盒的灵敏度更高。为确保检测准确性,他们选用了2种国家推荐试剂盒和1种自制试剂,分别检验。22时,3种试剂结果出炉,全是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