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谈论一个城市强不强,更多只是看这个城市的经济强不强,在全国排在第几位;人均收入高不高,能不能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质量如何,能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个城市,仅仅看经济、就业数据是不够的。在发生类似此次疫情这种灾难之下,这个城市的医疗资源是否能更让你保命?在日常的生活发展,尤其是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是否能让老百姓感到公平和安全? 评判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可以综合看这4点,简单称之为城市竞争力的4大护法金刚。分别是:经济水平、教育质量、医疗条件、法治文明。如果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生存与发展,认知与未来、保命和救命、公平和安全。 一个城市的就业水平,与之最相关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越强,所能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薪资收入往往也是最多的。 前四名依然没变,上北深广。但是,第四名的广州和第三名的深圳差距拉大,由18年的1691亿元差距扩大至3298.49亿元。 前20名榜单中有两个 显眼的“另类“城市,天津和青岛,GDP不升反降。两个城市由于经济普查,GDP缩水,呈现负增长。尤其是天津,GDP1年缩水4700亿,由18年的188809亿大降为14104亿,排名从第六降到第十位。 从南北方的角度看,南强北弱的格局越来越明显,北方衰落的趋势在持续。前20名榜单中,只有4个北方城市,北京、天津、青岛和郑州。其中,还有两个GDP在降。 再来看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可以分为两个体系,分别是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大学教育体系,我们来看下这些资源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分布。 中小学教育资源决定了一个城市孩子的启蒙和修养的基础,是家长们让自己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最关键资源。 关于各城市中小学教育实力对比,我们可以参考国内知名教育智库“校长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 从18百强小学的榜单中可以看到,北上广深占了大多数。剩下的都是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在百强小学中无一上榜。很明显,好的教育资源已经一二线城市中形成了垄断。 全国高校数量排前二十是这些城市,都是清一色的省会或直辖市。而本科院校数量排前十的,分别是:北京、武汉、西安、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沈阳、杭州-成都、重庆。大部分都是国家中心级城市。 所以,为什么我一直建议三四线城市朋友如果是投资,一定要买一二城市房子,先不说保值升值。就从这些高校分布来看,未来你的孩子一定都会离开三四线,去到这些城市读大学! 这次疫情,不得不让大家关注到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医疗水平。平时小病在哪看都差不多,但是一到大病或者出现此次疫情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可是保命的事情。 看一个城市的医疗水平和资源如何,不能只看医院数量和床位数量,而关键是要看医疗水平如何。医疗水平的判断,最核心是看一个城市顶尖的医院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看,一个高水平医院的静态数量,那就看一个城市的三甲医院有多少;另一个是城市之间高水平医院的动态排名对比,可以看全国百强医院的城市分布情况来作为判断。 从上图很明显可以看出,拥有至少10家三甲医院数量的城市,除了大连、厦门和深圳是各自的省内老二之外,其他都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很遗憾,深圳的经济能排全国第3,但是三甲医院数却排在第26,相比之下很不匹配。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疫情发源地武汉,其三甲医院数有36家,全国排名第10,属于靠前的城市。再结合其他多份城市医疗资源的综合研究文件,武汉甚至能更靠前,排第5、6。 所以,尽管医疗资源相对发达的武汉,疫情之下呈现的依然是医疗矛盾重重,而如果发生在其他医疗资源更差的城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