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白岩松:一方面,市民响应号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更大。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收治病人,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的举措。 王辰:方舱医院可以被看作是“诺亚方舟”上的一个“舱位”,是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这里对轻症患者主要进行简单的诊疗和照顾,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可以随时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及时得到救治,形成一个有序的层级。目前最重要的是执行的问题,现在看来执行得很快。 王辰:这些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轻症患者是可以自理的。从病症的角度看,轻症患者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他们需要得到强度并不大的治疗,二是他们需要和社会及家庭隔离开,而方舱医院刚好是“对症下药”。在我看来,大家之间相互理解,这些担忧就可以解决。大家现在是共克时艰,都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王辰:我们的标准是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才可以进入,而且高龄患者、有基础合并症的且有加重可能的病患不会被收入,可以说是轻症患者的“社区”。这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王辰:检测方式还主要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虽然不同企业不同检测试剂的精准度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检测能力在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线%。我建议,在武汉这样疫情较重的地区,有流行病学史、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该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王辰:对医护人员还好,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在病房以及ICU中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共同的污染的环境中,防护条件是一样的。由于这些轻症患者都是核酸检测呈阳性,属于同一种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王辰:目前确切的感染人数还未可知,我们希望加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能控制在2万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王辰:方舱医院正在进行“应收尽收”的努力,同时还应该提高核酸检测的能力和容量。目前,核酸检测的数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需要看到,目前增加的病例数并不是实际增加的病例数,而是核酸检测出的确诊病例数,并非所有被吸纳的数字都是被检测出来的。因此,报道的新增病例数是新增的确诊病例数,很可能还有存量,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 王辰:从制度设计上看,疑似病例要求当天隔离。我们希望疑似病例中,没有接受核酸检测的患者尽快接受检测。而疑似病人现在又分出一类,即“临床诊断病例”,也就是在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上和确诊病例高度吻合。 王辰:要想战胜疫情,有两条工作主线。一是防控和医疗,二是科学研究。面对这个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必须认识它的规律对症下药,科学应对。根据前期的结果,大家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