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后来给出的说法,SARS这病最早起于广东顺德,时间是2002年11月16日,但最早有报告的病例发生在广东河源,时间是2002年12月15日。 在我的个人记忆里,对于SARS,大概是在2002年12月里就已经耳闻过一些传言,不过我对传言向来不太在意,所以当时没什么感觉。几个月后,在我住的地方附近,几个药店里的板蓝根卖断货了,全城到处都没有板蓝根。 我记得有一天,我从一家超市门前走过,当时门口有一大群人在围着几个人大声叫骂。后来才知道,原来那那帮人一大早来超市门口排队,准备抢购白醋,结果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把所有的白醋都买了下来,后面的人非常气愤,就把他们包围起来。双方吵了很久,最后那几个人以300元一瓶的价格把手上的醋当场分销了。 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这些人无疑是有点失智,但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总有不少人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做出许多平时看起来难以置信的事情来。事后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当时有点傻,但是如果事情再来一次,他们依然还会那么做。 这种非理性的白醋抢购潮在当时对物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了有人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事情。有关部门多次公开辟谣,但这场抢购潮并未立刻平息。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白醋能够预防SARS的人基本上都抢到了货,需求量越来越小,抢购潮终于渐渐平息。 “非典”的意思是“非典型性肺炎”。这种说法其实不严谨,因为它太笼统,很多原因不明的肺炎,都可以叫“非典型性肺炎”。 SARS初起时,中国医学界不知病因,称为“非典”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个词以讹传讹,曾被传为“非碘”。坊间有人误以为这病是缺碘导致的,于是引发了一轮抢购加碘盐的小插曲。 有人说,这些非理性抢购潮都是因为那些参与者知识文化水平太低的缘故。我觉得,虽然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根本原因依然是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任崩塌所致,如果信息披露渠道足够顺畅,那么即便抢购的事依然会发生,可能也只是个案。 2003年1月,广东中山有几位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幸感染了SARS。1月23日,广东省派到中山的专家调查小组向全省各卫生医疗单位下发调查报告,要求有关单位引起重视,认真抓好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广州是当时的焦点城市,一些在广东各地被发现的SARS危重病人被转送到广州的一些大型医院治疗。截至2月9日,广州已经有100多病例,其中不少是医护人员,并且这时在广州发现的该类病例中出现了2例死亡。 2月9日和10日,关于熏白醋、喝板蓝根能预防此病的传言忽然兴起,抢购潮爆发,据说当时有媒体摄影记者拍到了白醋1000元一瓶的历史照片。 而另一方面,据广东省主要媒体于2月11日的报道称:截至2月10日下午3时统计,共发现305例,死亡5例。其中医务人员感染发病共105例,没有一例死亡。305例病人中,已有59人病愈出院,尚未出院的病人都得到有效治疗,情况稳定。死亡的人员中最小的是广州市一名10岁男童,最大的是佛山一名59岁的男性。 2月10日,中国将该病的情况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在最初提供的数据中,只列出广东省的发病状况。有人质疑,为什么在2003年2月10日之前没有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情况,有关部门称,那是因为疫情尚未充分展现。但是,在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之后,一支访问北京的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队未能进入广东进行调查。 时至春运,在广东忙碌了一年的打工人群开始返乡,规模如此庞大的人口流动显然会让SARS疫情扩散,但是当时的广州非常淡定。 不过,2月下旬,SARS传到了香港,又传到了越南。在越南,常驻河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首先向WHO通报了当地医疗人员的病情,并将该病命名为SARS。这名医生之于3月29日因SARS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