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设计师喊话:你如何看待设计收费标准的“与时不进”?(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0-01-02

  一般而言,设计师不太会像其他一些行业的个别执业资格人士为个人利益弄虚作假,但却经常纠结于因市场竞争和企业生存环境带来的突破规范,打政策擦边球,尝试安全底限的行为,这不仅仅来自于客户,有时甚至源自自身。

  所有的设计企业在市场竞争上根据自己的能力是基本平等的,但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确实不能做到同步。这并不是说某些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但在灾害处理,紧急救援,对口援建和支持上,主流设计单位和一般设计企业在职责上和担当上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不仅仅是利益上的区别,更是价值观上的区别。我不否认很多设计企业的负责人从心里就有社会责任感,我事实上也认识不少,但他一定是量力而行的,不是那种指到哪打到哪的基础和后备力量 。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接洽项目以后,上手之前,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要花大量的人力,精力就社会,环境,历史和人文,可持续发展做出可行性研究,可这往往在合同之前。可他面对的对手,却可能是那种擅长快速复制品,没有投入只有仿效的人家,他们祭出的是没有理想和未来的杀价竞争的价格策略,可这却经常称为“市场价格”。

  我最讨厌的一词就是“市场价格”,这不但是忽略能力和个性的托词,更是逼良为娼的手段。特别是那种所谓枪手公司,仗着一些活跃的表现,刺激的效果图,赢得了不少项目和追捧。他们之中真可能出个别大师,但其主流是不顾及实际,不顾及工程,不顾及细节,不顾及使用,不顾及人本地放大了效果图和模型的作用。

  而负责的设计企业,注重文化价值观,注重严谨细致,可以追溯,不媚不迎,却在所谓的“市场价格”威逼中渐行渐远。

  以做超高层,城市综合体,演艺会展中心等标志型建筑为核心业务的设计企业,每10万平方米造价为80000万人民币,工日数6400个,设计费1800万元,折合每工2800元,折合人均年产值70万元,折合人均年总收入35万元,实际到手现金21万元。

  以做医院,酒店,普通办公楼和商业设施及政府部门等城市化核心建筑的设计企业,每3万平方米造价18000万元,工日数2100个,设计费410万元,折合每工2000元,折合人均年产值50万元,折合人均年总收入25万元,实际到手现金15万元。

  以做住宅,学校,配套改建等城市基础建筑的设计企业或承担主体设计企业分包业务的,每1万平方米造价3000万元,工日数800个,设计费80万元,折合每工1000元,折合人均年产值25万元,折合人均年总收入12.5万元,实际到手8万元。

  上述测算仅为示例,是在设计企业的业务模式上高度概括。设计费取费按照标准下限,实际上目前即使一流设计企业也基本收取不到该标准,大致还要有20%~30%的折让,但实际产值还能呼应,这证明了两点,其一,靠大量的加班填补;其二,在每个项目中减少投入,降低标准,从而多接项目平衡。以2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为样本,每工以工作5~10年的中级员工为样本,员工收入占产值50%,含四金,保险,福利,税收。

  上述分析,恰好印证了笔者了解的设计企业的三个层面,第一层优秀企业,总量不超过10%,第二层骨干企业,50%以上,其他边际企业。

  但即使是优秀企业的骨干员工,最出活的,20余万的年收入,在一,二线城市过日子尚可,一涉及买房就没辙了。其他层面更惟有挣扎了。十年前标准出台时这个收入水准在社会上是可以笑傲的,今天可就是无奈的了!一个行业如果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行业的尊严与未来何存,标准的现实性合理性何存?

  知识更新快,学习成本高,行业特征与医师有相怜之处。医师的费用受制于医保政策,完全市场化的设计行业理应与时代同步。

  制定标准时,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国家投资占大头,放低标准情有可原。但时至今日,一来,我们的设计水准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下逐渐接轨;二来,我们一、二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指数丝毫不差任何国家,过去是香港居民到大陆购房,采购日用品,现在完全倒过来;再有,随着土地成本快速上升,建造费用占比下降,设计费的敏感性显著减弱,业主,政府更关注的是品质,质量,安全,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向世界标准看齐,接轨。这代表着我们行业的时代特征,愿景不同步。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