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间银行’吗,你们能派一个志愿者到我家来打扫一下?”“好的,我们登记一下,马上就到,您稍等。”几分钟后,正在幸福社区居委会的拉巴来到旺久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加入“时间银行”后,腿脚不便的旺久便不用自己来干这些家务了。 旺久加入的“时间银行”是公德林街道幸福社区以“助人自助”为理念,借助“时间银行”概念,志愿服务时间可“存取”、可互换的邻里互助新模式。近年来,公德林街道着眼辖区流动人口、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工作短板,创新提出“一核两轴”党建促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法——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新型领域党建为横向关联轴,以社区党建为纵向动力轴,联合驻区单位开展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支委”活动,依托强大的组织网络,推动服务下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幸福社区始建于1999年,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60%。旺久已是耄耋之年,家中子女常年在内地工作,自1986年病退以来,旺久和妻子就定居在幸福社区,至今已30余年。自去年6月“时间银行”党群志愿服务项目推行以来,旺久就是它的“忠实用户”。 接到电话后,“时间银行”办公室派最近的志愿者拉巴前去居民家中服务。拉巴有一个像存折一样的小册子,册子里登记着志愿者的编号、姓名、身份证号码、账号等内容以及每次服务的项目、时长和反馈信息,志愿服务得到的分可以在慈善超市免费兑换商品。现在,拉巴的“存折”已经密密麻麻填满了。 经过一年半的运营,“时间银行”得到了社区居民和各级组织的认可,参与的志愿者已达四百余人,该项目还荣获2018西藏自治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及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一次次服务中,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了。 幸福社区第一书记格桑央吉说:“截至目前,幸福社区党群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百余次;高考期间,通过志愿爱心车队为200余名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接送服务;雪顿节、藏博会等大型节日期间,组织在册志愿者开展交通引导5场,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公德林街道下辖拉鲁社区、加措社区、幸福社区和雪社区四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打造了一个党建品牌,更好地服务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基础在‘建’,关键在‘享’,核心在‘治’,本质在‘共’。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勇于扛起责任、自己带头干,还要善于带领和推动其他社会组织一起干、自觉干,切实把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公德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吴金川介绍道。 “时间银行”等社区特色党建品牌是公德林街道纵向动力轴的一部分。针对辖区内个体户业态多样、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流动党员多等情况,公德林街道完善以新型领域党建为重点的横向动力轴,成立巴尔库路商圈党支部、医疗行业党支部等,推动基层商圈党建工作深入商圈肌理。党支部成立后,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利益共谋,打造商圈利益命运共同体,(下转第二版) 商圈党支部副书记袁浩中告诉记者,巴尔库路商圈党支部成立之初无经验、无程序可借鉴,他们是通过对全国商圈党支部设立经验和党的组织工作原则进行学习、借鉴后,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巴尔库路商圈发展需要的党支部建设之路。商圈党支部采取了“党员找党员、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形式,帮助25名党员找到了组织。党支部还在党员经营的店铺里张贴了启事,为有意愿加入我们的流动党员提供渠道。 有了党支部和党员,如何发挥治理和服务作用?巴尔库路商圈党支部从做好“服务商圈、服务企业、服务商户、服务民生”这四个服务着手开展工作。着重服务商圈,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利益共谋打造商圈利益命运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着重服务企业,通过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动广大企业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纳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企业大发展。通过商圈支部牵头,举办产品展销会,开展企业产品推荐、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