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楼市等仍是处罚的重点。今年年内开出的3000多张罚单,仍有50家银行因违规涉房贷款被罚,涉房违规贷款屡禁不止。 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虽然面临着处罚的风险,但相比其它行业,目前仍然具有回报高、规模大、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可以满足银行d主营业务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生活中个人住房按揭不良率很低,所以涉房业务未来现金流稳定、风险较低。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业务对银行而言仍旧属于优质产品,因此银行甘愿为之埋单。 但事实上,由于过去几年资金的疯狂涌入,房地产行业潜藏着投资效率低、泡沫积聚、金融风险增大的问题。加大对涉房违规贷款的惩罚力度,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对房地产而言,通过资金“冷静”,有利于其实现内部改革调整,提升资本、技术、创新等投资效率,加强房地产内部风险的管控。 笔者认为,从近两年监管层的惩罚力度和开罚单的频率看,未来国家 “铁腕”整治市场乱象是必然趋势,银行、行业甚至是房地产行业都需要做好充足准备。 但是,惩罚力度的加码对房地产作用力的大小,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传导机制。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根据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因此在笔者看来,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导,关键还是要做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应当看到的是,中小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更加贴近小微企业,本应在资本市场拥有更多的舞台,但从现有的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看,发行主体大部分仍是国有大行,因此,让中小银行发挥多渠道补充实体经济资本的作用,除了行政处罚强制引流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尤其是在LPR报价机制中的参与度,以平衡行业内部结构,这样才能调动资本市场主体自我主动性,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过,加大监管、处罚只是手段,目的仍旧是为市场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从监管部门惩罚的重点看,加强监管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机构合规经营,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提升服务经济的水平。而归根结底,最终目标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形成与深化改革开放协同的金融市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