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两大奇迹”背后是什么在支撑?(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20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评价制度好坏不是看模式而是看实效。“两大奇迹”来自于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他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中国特色”“民主性”“有效性”等方面。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新型政党制度,都是在中国独特的实践中形成的。其次,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体现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相结合,是全过程的民主,当前已经形成了广泛多层制度化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四个有效性”,即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认为,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七大创新发展。一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和认识。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创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二是,70年的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三是收入分配的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收入分配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四是推动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五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市场机制理论。六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开放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七是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推动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创新,丰富了马克思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市委党校教授周敬青认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要实现制度化和法治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完善国家治理。进入新时代,尽快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定型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政党自身治理的现代化,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涉及到政党自身治理的根本理念、根本方式的变革。为此,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以强规范型的政党治理锻造国家治理的坚强领导核心;要通过依规治党、依法治国“双柱支撑、双轮驱动”,夯实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党内法规体系不仅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指出,中国的政治发展路径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两者割裂,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而是要将党内法规体系相关制度和国家法律体系制度贯通起来,做到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举办,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电话: 协办:东方网 沪 ICP 备05004910号-1 联系邮箱: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