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线年以来,不少以交响乐团、歌剧院和音乐学院为主体的上海国有演出团体积极走出去。在国际一流的平台,在室内户外的场所,在民心相通的场合,都在向世界宣传推介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通过演出诸多原创作品,它们让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每个国家都有顶尖的演出院团,它们所在的演出场所往往也是该国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标建筑,它们登台的音乐节往往是一线的平台。世界知名的夏季音乐节大致有着历史悠久,威望极高,名家荟萃和地处名胜这四大共性。在这其中,瑞士的琉森音乐节和韦尔比耶音乐节,英国伦敦的逍遥音乐会,奥地利的格拉芬内格音乐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和日本东京的亚洲交响乐团周都是本地区乃至国际性的一线音乐节。除了如上共性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来自上海的国有院团的身影。 奥地利盛产作曲家,首都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距首都40分钟左右车程的格拉芬内格有着奥地利盛名在外的夏季音乐节。2019年恰逢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乐团便在余隆的带领下,于8月至9月开启了雄心壮志的欧洲巡演,其中一站在格拉芬内格音乐节登台。格拉芬内格由奥地利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创建于2007年,后迅速跃升至在奥地利影响力仅次于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古典音乐盛会,尤以在户外大草坪上演出管弦乐和室内乐着称。 2019年的上海交响乐团欧洲巡演履及的数个音乐节都在国际上地位显赫。瑞士琉森音乐节的主场琉森文化与会议中心音乐厅有着极佳的建筑声学效果,无论就其影响力还是历史都与萨尔茨堡音乐节不相上下,几乎每年都会吸引以柏林爱乐乐团为首的世界强团到此演出,参加音乐节。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主办的逍遥音乐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盛会,以票价亲民和节目上乘闻名遐迩,主场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拥有独特的气场和夺人的声势。上海交响乐团在这两个音乐节亮相,立于世界强团之林,与世界名团比肩,奠定了文化走出去的新高度。 就在上海交响乐团开启欧巡前,上海爱乐乐团在张亮的指挥下于6月30日首登第47届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在伊斯坦布尔近2000座的卢特菲克尔达尔会展中心音乐厅携手大红大紫的土耳其钢琴家法佐·塞依同台。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由伊斯坦布尔文教基金会主办,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且历史悠久的古典音乐盛会,历来名家云集。鉴于伊斯坦布尔盘踞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在地理上横跨欧亚大陆,上海爱乐乐团的那次演出,履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两地,把上海国有院团的软实力和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输出至欧亚。 亚洲亦是上海爱乐乐团深耕的舞台。日本文部省下辖文化厅每年十月初会在东京歌剧城音乐厅举办“亚洲交响乐团周”,除了展示两支日本本土的交响乐团以外,还会邀请两支亚洲其他国家的优秀乐团赴日演出。2017年10月5日,上海爱乐乐团受邀到访亚洲交响乐团周,在张亮指挥下献演于歌剧城音乐厅,演出的曲目有日本作曲家芥川也寸志的《弦乐三章》。中场休息时,芥川也寸志的遗孀芥川真澄来到后台向张亮道贺并感谢。这些都是文艺交流的生动案例。 中国院团频频献演于欧美一线音乐节,亮相于海外重量级的音乐活动,能够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流乐团在同一个活动中同台比肩,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的生动写照,也是院团艺术水准拔尖的线日,上海爱乐乐团受邀到访亚洲交响乐团周,在张亮指挥下献演于歌剧城音乐厅。 作曲家的作品需要通过乐团的演出才能让国外民众了解。在推动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面,国有院团和音乐学院又一次担当重任,它们在历次出国巡演中大多都会就曲目进行深度考量。一方面,指挥和乐团会演出受众熟悉的外国经典曲目;另一方面,院团会把中国作曲家创作,更具上海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引介给巡演地的受众,这些“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推广中国文化,推介中国音乐是每支演出院团,每所音乐院校在世界范围内肩负的使命。上述在国外一线平台登台的演出团体,都带去了与这些团体关系密切或极富特色的原创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歌颂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年轻人忠贞不贰的爱情,这首由何占豪和陈钢于半个多世纪前创作,诞生于上海的乐曲,运用管弦乐团和小提琴传颂中华传统中伟大的爱情,直到如今依旧是不少乐团海外巡演的必演、加演曲目之一。2017年上海交响乐团开赴瑞士琉森音乐节、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格拉芬内格音乐节和德国汉堡易北音乐厅欧巡,便带去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琉森和汉堡两站的独奏家是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乐团的加演曲目也有充分考虑,用乐团老团长黄贻钧改编的《良宵》回馈欧洲听众。无论是《梁祝》还是《良宵》都镌刻着深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由此国外民众得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新近的创作也会随着乐团走出去。叶小钢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新时代文人气质的抒怀表达,故而深受走出去的乐团钟意。2019年6月30日,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在第47届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上演出了叶小钢《消失的银杏》。这部力主环保主题的作品于当月刚刚杀青,乐团便带着还飘着油墨香的总分谱漂洋过海,把新鲜出炉的中国音乐带给横跨欧亚的听众。同年1月,乐团在美国费城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与费城交响乐团组成联合乐团,在张亮的指挥下演出了乐团与费城交响联合委约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京剧幻想》,为美国听众送去来自中国新年的问候。 舞台剧层面的原创作品走出去,上海歌剧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当仁不让。2016-17年,上海歌剧院连续两年携带原创剧目远赴英伦,在伦敦分别上演莫凡《雷雨》和温德青《赌命》。这两部作品在音乐上一部偏向传统审美,一部趋于先锋风格,连续两年背靠背地在伦敦演出,无疑深化了英国听众对中国歌剧发展及现状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原创作品的足迹也遍布南半球。上海音乐学院打造,徐坚强作曲的歌剧《汤显祖》于2019年4月登陆澳大利亚,履及墨尔本和悉尼两站。那次巡演是应墨尔本大学音乐艺术学院和悉尼大学音乐学院等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浩浩荡荡近150人的团队分批抵达墨尔本,开启澳巡。演出场地墨尔本演奏中心和悉尼歌剧院均刮起“中国风”。 院团走出去,国际间的文艺交流,除了以作品和音乐说话之外,本质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心。每位巡演的演职人员,每位随团出访的编外人员,只要出了国门就都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和中华文化的缩影。他们在台上聚光灯下的一举一动和在台下的一颦一笑都能起到文艺交流的效果,从而“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在通过深度驻扎,广泛交流以达到民心相通,“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方面,上海民族乐团堪为典范。乐团通过2019-2020年的两次巡演并深度驻场,一次在泰国,一次在美国,尽显中国一线文艺工作者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有助于西方受众了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也有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两次关键的巡演我都全程随团驻扎,深有体会。 泰国之行于2019年11月18-24日展开,上海民族乐团一行在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演出,驻场第四届清迈吉纳斯特拉国际音乐节。该音乐节创建于2016年,总监为日本钢琴家濑田敦子与泰国作曲家兼指挥家柴普鲁克·梅卡拉,是泰北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上海民族乐团的驻场为期一周,完全覆盖整个音乐节。乐团的深度驻场由音乐节、乐团和我共同策划,起草阶段就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融入当地音乐生活,满足当地音乐之需,引领中国乐团海外驻场风尚,探索文化走出去深度高效、互相尊重且备受礼遇的形式和内容。 四位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在学校的音乐厅演出了六首乐曲并示范讲解乐器,之间穿插着泰北民间音乐家的演出,吸引到校报媒体及学生的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交流会最后,来自上海的四位音乐家和来自清迈的五位泰北传统音乐演奏家合作了一曲泰国传统音乐《水灯歌》。为求统一,泰北音乐家以上海民族乐团采用的442赫兹为定弦校准。西北大学校长阿姆内依·塔坪凯(Amnuay 第三部分为闭幕音乐会。23日晚,乐团大部分离开清迈后,共计八名低音提琴及大提琴声部演奏员加入到本地社区乐团清迈交响乐团,在柴普鲁克的指挥下演出了吉纳斯特拉《马兰波舞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及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这场联合音乐会是音乐节的闭幕演出。联合音乐会的意义在于展示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员的专业素质和宽泛曲目,对培养清迈本土乐队演奏人才起到参考意义乃至示范作用。 上海民族乐团的另一次深度驻扎是在美国。2020年1-2月,上海民族乐团在寒冬腊月中巡演美国,其中一站便是冰天雪地的马斯卡廷。1月30日,乐团抵达马斯卡廷,演奏员在闲暇时与他们的美国居家主人同吃同住。在镇中心的马斯卡廷高中大礼堂演出时,美国民众看到家里来的客人在台上技艺高超的演奏不禁竖起大拇指。 马斯卡廷巡演的短短两天内,虽然天寒地冻,积雪三尺,演奏员和他们的居家主人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围炉夜话,竟也发展出了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今日。往后每逢春节,珍妮·克拉克都会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向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员问寒问暖,代为转达来自美国马斯卡廷家人的问候。这里的家人之所以不打双引号,是因为对于那些居家家庭,虽然萍水相逢,演奏员已然是他们家庭的一分子,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