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有关热血无赖怎么泡妞到底什么情况?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7-30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规定,股东认缴的出资额,须在规定时限内实缴到位。除了用现金实缴,还可用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但就是这一条款,被一些人利用来弄虚作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中发现,不少中介机构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广告,宣称可以不用真实出资,而是花很少的钱购买软着或专利,再评估增值几百倍至几千倍,作价入股完成实缴注册资本。

  如果中介机构的广告属实,那么就是虚假评估软着或专利价值,导致股东实际出资虚高,这就成了涉嫌诈骗和虚假出资的违法行为,每经记者就此展开暗访调查。

  “只要几千元!千万实缴轻松解决”“1000万元实缴,终于不用掏真金白银了”……在小红书、百度、抖音等平台上,有不少中介大量发布低价实缴注册资本的广告。而在帖子下方,也有大量的留言咨询。

  根据新《公司法》及同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今年6月30日前登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应当在203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实缴;7月1日后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要自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NBD或每经记者)根据网上注册资本实缴代理广告,联系了多家中介机构了解情况,不少中介都承诺“买知识产权必成功”。

  中介:先签订合同,软着老师开始为您撰写专利,通过快速通道基本在1到2个月内完成软着下证,出具评估报告后,再去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3个月内就能完成。

  中介:如果走快速通道,4个软着收费8000元,评估与验资费用1万元,加起来1.8万元。软着评估价格控制在500万元以内没有风险。如果担心风险高,可以申请更多软着,降低单个软着评估值。

  事实上,多家中介机构人员均向每经记者表示,评估机构评定这些知识产权的价值,主要是用于实缴,不看该知识产权是否可以运行、是否有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以啤酒贸易商身份咨询一家中介机构销售人员吴燕。吴燕称,实缴额度在1000万元以内,全包费用为1万元,包含1个专利以及评估报告、验资报告,含全套工商+税务手续,周期在30个工作日左右。

  如果专利产生了收益,能否有更高的评估值?吴燕说:“正常情况都不看专利有没有收益,实用新型专利最多评估到1000万元,发明专利最多评估到5000万元。”

  另一位北京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销售人员徐峰则表示:“知识产权实缴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出资,一种是专利跟公司不匹配,另一种就是专利出价过高,若只用一件专利评估1000万元不安全。”他建议购买3个实用新型专利,总费用为1万元,评估报告、验资报告以及全套工商及税务办理手续等费用合计1.5万元,总费用2.5万元。

  徐峰还表示,这些专利买回去肯定能用,想制造出来用于生产没有问题。但记者询问能否再花点钱把买来的专利进行开发使用时,对方的回答却有点语无伦次:“开发出来可太贵了,已经具备变现能力的专利是可以技术入股企业的,这样的专利价值几十万上百万元,用于实缴就没必要了,本身用专利实缴就是为了省钱,花上百万买个专利就太得不偿失了。”

  见记者还在犹豫,徐峰表示:“买专利是百分之一百能成功的……某些省可以用专利100%实缴,但某些省知识产权实缴只能占注册资本的3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购买知识产权作价实缴注册资本的全流程,中介机构串起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记者仔细阅读了中介机构提供的两份评估报告,两份报告均选定收益法作为评估方法,也就是把知识产权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到当下。

  其中一个名为“食X材”的商标,被以收益法的方式评估为1亿元。该评估报告内容提到,该商标主要收益来自于提供技术服务的未来收益情况,关键指标折现率(将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到当下)为15%,技术分成率(指技术交易占可获利润的比例)定为30%,预期收益年限为5年。委托方预计该专利第一年可以达到收入6800万元,自第二年起假设每年递增40%,到第10年年收入将达到18.95亿元,营业成本预计为营业收入的45%。最终,评估机构结合相关计算方式,得出该商标价值1亿元。

  根据财税政策,个人以专利等知识产权出资入股,被视为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税务上通常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税,适用20%的税率。若以1万元购得评估值1000万元的实用新型专利,那么999万元的差额将需缴纳199.8万元个人所得税,尽管个人股东可以申请纳税递延,但这笔税负已然存在,股东在后续股权转让时可能面临额外的税负。

  此外,一些企业被诱导使用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进行低价实缴。安徽某农业公司负责人王涛向记者表示,因为价格便宜,他花费了5000元想完成500万元的注册资本实缴,但是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得知,其购买的是专有技术,不是知识产权,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递延政策,需要缴纳100万元个人所得税,他只好放弃了实缴,花费的5000元也打了水漂。

  其次,对企业而言,入账的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每年需要做摊销,影响企业净利润,容易造成偷税漏税等问题。

  2024年7月1日起,新《公司法》在认缴制的基础上附加了5年实缴到位的时间限制。在新法推行初期,一些机构趁机攫取不当利益,诱导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购买知识产权估值作价替代现金注册。这种行为违背了新《公司法》引导企业规范投资的初衷,如果大范围、大数量地流行开来,对市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